一直想写一遍关于父亲的文章,但是一直没想好怎么去写,也挺纳闷的,居然不知道怎么去描述自己的父亲。直到上次在家时,那晚我准备坐火车来深圳,离别时老爸硬是塞给我几百块钱。我出来工作也有好多年了,而且我也当父亲了,但是在父亲眼里我却是个孩子。父爱如山,这座山永远也跨步过去。
父亲出生在六十年代的农村,我有四个姑姑,两个叔叔,父亲排行老大。听爷爷奶奶讲,那个年代生活特别艰辛,吃饭都成问题,家里人口又多。而作为老大的父亲从小就要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之一,不仅要照看好弟弟妹妹,忙时还要跟着大人去干农活。在爷爷奶奶的记忆里,他们那一代人艰辛的故事多的数不清。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所以节俭和勤劳这两大标志,深深的印在父亲的身上。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教导我最多的也是这两点。直到现在,节俭和勤劳这两点上,父亲对我都不是特别满意,每次在家时,总会对我说教一番。
我小时候,父亲基本上都在外面工作,母亲在家带着我俩兄弟。父亲一年也就回家两三次吧,那时候通信也不是很方便,打电话还要提前约好时间去街上的商店里通话。也许是因为跟父亲聚少离多,所以我一直跟母亲更亲昵,平时跟父亲交流比较生硬,有一说一。随着我去外地读书和工作,和父亲的沟通慢慢就越来越少了。随着慢慢的成长,也明白父亲一直在为这个家艰苦奋斗着,一直是家里最坚实的后盾。
有一条沟每个人都会经历,那就是代沟。我和父亲产生代沟,是在我出来工作之后吧。那时候出来社会,来到大城市,接触到很多新鲜事物、新的观点、新的思想。那时的自己也没有深入思考的概念,在接触的这些新东西面前,觉得父亲的那一套一套的就是老土。有句俗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经历的多了,碰鼻子多了,就明白父亲有很多东西说的确实在理。对于父亲身上的一些旧思想,也越来越理解了,以前老是和父亲争对错,现在和父亲探讨这些时,怀着学习的态度,共同讨论如何把这些旧思想用在当代。
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他如此的平凡,也如此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