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檀丙来
最近忙里偷闲,努力的排除了一些“应酬与干扰”,回归到“无为”、禅意人生的独处,静静的在读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1788-1860)的《一切都在孤独里成全》,弥补了久违的精神食粮。
叔本华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非理性主义哲学是个新的未知领域,是精神危机的哲学,探究人性,具有积极的意义。因为好奇,所以用了三天来认真拜读,能否读懂书中之精髓,还不得为知,谨以此书名为题,写点心得体会与人生感悟。
书中提到关于幸福的三个真相,外物的幸福、灵魂的幸福、肉体的幸福,也是研学儒释道中经常感悟人性的思考。
深受叔本华思想影响的尼采更是把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发展为强力意志,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哲学理论。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就是意志,是一种贪得无厌的欲望和创造的本能。
常常问自己,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太多的人活着不幸福?!其实啊,人大多数是被幽禁在自己的意识内,人无法超越自己。人所能得到的幸福多少,从一开始就由他的人格决定了。
人值得追求的不是名利,最可贵的是内心坚守的东西与那份不变的初心和风骨。不畏惧、不世故、不苛求、不退缩,拥有一颗永远向上、历尽挫折仍热血沸腾的心。
玄奘万里取经归来,唐太宗问他:
“取到真经了吗?”
“取到了。共有三十五大部,五千零四十八卷。”
唐太宗不由恍然若失。又问中国之外有多少国家?
玄奘说:“西域有三十大国,三百小国。西域之外有天竺,天竺之外有大食、大秦。大秦之外还有无数国度。”
唐太宗惊讶的说不出话来。他以前认为中国是最大的,甚至是唯一的。
有人问我,这个社会最缺的是什么东西?
我认为最缺的是两种,一是“境界”、二是“温度”。由于我们过分追求物质的私欲,而放弃了从容和宽容;一味享受获取的权利而忽略了给予别人的温情和温度。
我时常想起儿时乡愁的记忆,放牛、割草、戏水、摸鱼、玩泥巴,还有春节拜年……乡村一切都是美好的味道。
《二泉映月》比《春江花月夜》还好,春江花月夜是用来“看”的,二泉映月才是真正用来“听”的,阿炳的眼睛瞎了,在寂静和黑暗的世界里,聆听世界,他用心灵的真谛谱成了绝世名曲。
心灵的鸡汤,不足以解渴;足够的财富,也难得幸福,换句话说,贪欲的灵魂总是难以满足。
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里写道:要观照内心。善的源泉就在内心,如果你肯挖掘,它便会汩汩的喷涌而出。
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有双看透假象的慧眼。
周国平在 《风中的纸屑》里写到:“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拥有快乐的心灵和永恒的微信,这是权利、地位、财富所不能替代的,最大的幸福,一定是主观思想和心灵的自由。
渴望自由,是在追寻一种幸福,而真正的自由,又是与孤独共舞,孤独这种东西,一定是来自灵魂深处的某种声音。
孤独,是一个人的精神在漫步,精神只是在独处,而不孤独。
但愿,一切都在孤独里成全。
(檀丙来 文旅策划人 202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