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比较高的境界。
坤为地,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大地就是坤,母亲为坤。
那么我们用大地来做这个比方呢,就是大地生了万物,但是并不占有万物,比如说你走到山里头,看见一个野果子,你就摘了,摘了就吃了,吃完了呢,也没人跟你要钱,大地不会跳出来说:这是我让他长出来的,他是吸取了我的营养长出来的东西,你不能吃!
为而不恃,就是说你生养了他,成就了他,帮助了他,但是,不把帮助他这个事儿,老挂在嘴边儿上,不以对他有功而自居,不因为你生养成就了他,你就是他的主宰,他就是你的所有物。
母亲是特别容易进入这个角色的,我养了他,帮助了他,成就了他,他就应该听我的,他就是我的所有物,他欠我的,我对他有功,你就得听我的!我是你的领导,你就应该听我的,天经地义,我生了你养了你成就了你,那你就应该听我的。所以就不具备坤德,不具备真正的母亲的那个品质。父母都会有一点儿,但是母亲尤其容易。因为她付出的多,所以就特别容易觉得:是我生的呀,我养的呀,所以我对这个孩子有处置权啊,我说你两句,只是为你好啊,然后孩子稍微不满了,我们就觉得:白眼狼,忘恩负义啊,我生了你,给你好吃好穿,你翅膀硬了,你就跟我顶嘴,我打死你!这就是我们常有的心态,所以我们没有具备坤德。
其实大部分的冲突,都来源于我们的品质不够。如果你真的具备像大地那样的品质,你后边儿就不会有这些麻烦,不会有那些冲突。我们有谁恨大地的吗?没有。我今天为了换脑子,又收拾花园儿。我就洒了点儿种子,浇点水,就会长出一大片东西,又开花又结果,又长葡萄。你才付出多少?就撒了把种子,而你却觉得都是应该的啊,所以呢,我有时候给孩子讲感恩课的时候,就跟他们说:感恩,其实是那些不求回报的,我没做任何努力就得到了那个东西,才需要感恩。那么当我们在跟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强调你是我生的,你是我养的,我为你付出了多少,你这小白眼儿狼,能活到今天,还不是全靠老娘付出!当孩子实际上是感恩的,而你无数次强调你应该感恩的时候,在孩子的内心就觉得打平了,无数次强调,在潜意识里,打平了这个状态,就是你付出了,然后你又叨叨回来了,在他心目中就觉得,我不需要感恩,因为你叨叨了,你每天数落我,每次付出,后边还有后缀:我很辛苦啊,为你干了这么多事儿,要没有你,我起码年轻十岁,没有你,我早就自由自在旅游去了,没有你,我就能买好多好东西。结果呢,你这是苦也吃了,还没落好儿。
为什么会有这种打平的现象呢,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站在母亲的坤德那个位置上: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你如果做到这个,孩子自然就会感恩。但是因为你不断的在强调你的付出,孩子在潜意识里打平了,孩子心里怎么想的?潜意识怎么想的?他在想:我要你付出了吗?你经过我同意了吗?把我生下来,你经过我同意了吗?逼着我上学,然后要这么着,那么着,我还不乐意呢!孩子心里就这么简单!我们不断的把我们想给孩子的东西,塞给孩子,而孩子呢,他的真实的期待并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在底层关系没有建立的情况下,情感账户的钱被我们日复一日的那个紧皱的眉头,深深的叹息,无声的哭泣,那个愤怒,那个抱怨,那个不满,无数次的这种消磨,建起的堤坝,就被蚂蚁蚕食了,所以有朝一日孩子在叛逆期的时候,突然间这个大堤崩溃了!我们感到不可理解,为什么会这样,理解不了啊,底层就是这么个逻辑,讲出来很残酷!
所以呢,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自己去理解,然后也可以回忆下自己,小的时候,你是怎么长大的?你没有叛逆过吗?你没有对你的父母有过怨言吗?将心比心,我们一代一代都这么过来的,没有要求大家非做个圣人,但是,我们去看一下那个理想状态是什么样子,这样,我们至少可以往中间儿那靠一靠,不要又做了好事儿,又要不断的强调,不断的委屈,又要打平,然后又要求孩子感恩,不理解为什么孩子会这样,根源就在这儿。
我再多解释一句,是谓玄德,玄,是什么意思?不是玄乎,玄,在古文里是大的意思,这个大,是非常大,宇宙的那个大,可谓之玄。所以这个玄,是特别特别大,大的没边儿,终极的那个德,叫玄德。很宽广,很厚重的一种东西,还不完全是大。
一命二运三风水
四积功德五读书啊
大家天天较劲的事才排名第五。
所以别太执着。
有时间精力,
多做一些力所能及帮助别人的事,
为子孙积点儿祖荫,比什么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