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这本丽萨•克龙的《你能写出好故事》用时差不多一个月终于看完了,相比于有些人一个月四五本书的速度和数量肯定是不能比,但于我来说也是不错的成绩,毕竟工作之余的时间有限,连读三遍是极限了!
我大学时期写了大概有两三本小说发表在网上,也和网站签了约,那时这收入和当时我做家教相比肯定不算多,但也还行,谁叫我这人容易满足呢。后来毕业了参加工作,就没时间再写,一直拖,最近才重新拿起笔写,拿起书读。
这本《你能写出好故事》是我偶然间听别人介绍,才临时起意去当当上买的,惭愧惭愧,其实关于写作的书我家里书架上已经有一排了,当时刚买这本我还心虚来着,不会又被我放书架上落灰吧?!好在这次决心挺坚定,居然一页页的读完了。
也好在读完了,收获比我预估的大。
这本《你能写出好故事》确实书如其名,如果真能耐心细心地一步步自省自问,说不定人人都能写出几个好故事呢。
不同于以往写作类书籍专注写作的某一项,如情节、人物、冲突……这本书是从人的认知层面去揭示故事的奥秘,从读者的角度去探究什么样的故事会吸引他们一直读下去。
角度不同,所展现的就是写作的另一面。
不是经常有人不加前缀的鼓励大家多写多练,写多了自然就会了,真的是这样吗?
实话说,每次听到这说法,我都觉得很别扭,不是说多写多练不好,而是怎么写,写什么,就随便每天写几句话,就算是多写多练?
那样估计多写十年都进步不大,我就敢这么说!
过去几年,我虽然没有坚持每天写,可三不五时也会写日记,记笔记,还偶尔写写短篇,可这么几年过去了,无论是文笔还是构思都没什么起色,可能有人会嘀咕我这是没天赋,我承认呀,我就一普通人,不是天才,所以我才敢说所谓的鼓励多写多练,如果没有前提,别说变现,就连坚持下去都很难,毕竟人嘛,首先得生存!
人的生存,按丽萨•克龙的说法,离开故事就不行,因为故事可以让人们不必亲自冒险去经历一些挑战和困难,而同样获得处理该事件的经验,这等于是你提前积累人生经验的带妆彩排。
既然读故事的意义在于生存,那么写故事的我们就必须去思考:我希望读者看完后思考什么?我的故事传达了什么意义?甚至说我想通过什么方法改变读者的世界观?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想通过文章警醒世人,不是没有道理的,写作,从来不是不讲规则,随心所欲。
以前我写小说总以为要去多练文笔,总苦于怎么构思,不,称不上构思,而是去编情节,想着怎么把情节写的有趣精彩,可往往开头还好,到中间就实在编不下去了,根本不知道情节从哪里来,人物该怎么行动……到最后总是硬着头皮强行结尾,连自己都有点不忍直视。
这种写小说的情况不是一本,后面写的两三本都是如此,后来不再写小说,虽然有工作忙没时间的借口,和不知道该怎么写也有很大关系。
那时候写小说对我来说不是兴趣,是折磨,别说多写多练了,我一拿起笔就打哈欠犯困。
可这本《你能写出好故事》不仅揭示了故事的本质,还说明了什么是故事。
丽萨•克龙说故事不是写发生的事情,而是事情对人物的影响。
她说,故事不是写周围世界如何变化,而是写人物如何变化。
她说,不是写你所知道的,而是写你情感上所知道的。这就表示就算我不是警察,我也可以去写悬疑小说;我不会飞,但我依然可以写修仙小说。
她还解开了我一直以来的困惑:情节不是瞎编乱造出来的,是人物的行为、反应、决定这一万能公式“推导”出来的,而且是一环扣一环,或许不需要我多费心,列好人物的生平经历和目标,他自己就会“行动”起来,因为他有迫切实现的目标。
这对我来说简直太棒了,不啻于当头棒喝,醍醐灌顶!
我终于有信心尝试去把一直盘旋在脑中的一个念头变成实实在在的故事了!
如何把脑中一闪而过的念头变成故事,敬请期待下一本丽萨•克龙的书《怎样写故事》。如果大家没时间,可以跟随我来读这本书哦,我会像这本一样,一章一篇,把要点和感悟写出来,和大家共读共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