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第 2 周 :2020年 12 月7 日 ——2020年 12 月13 日
健康
1. 走路
2. 屏幕使用时间
本周平均 2 小时 35 分钟,比上周降低 24 %
3. 冥想
4. 素士,上周平均 95 分
5.面膜
6.泡脚
7.早起
娱乐
《美食中国》
朋友与重要他人
丁丽,尹老师,大眼卷卷
家庭
1.给宝宝读《国家地理绘本》
2. 家庭断舍离
3. 抚触按摩
4.绘本故事《小鸡球球》
5.带宝宝打13价肺炎疫苗,下次打针是25号,该打流感疫苗,
6. 给宝宝做松饼
7. 给宝宝炖牛脖骨汤
个人成长
1.听书: 《博恩·崔西的时间管理课》《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黑洞简史》《天生的标签》《果壳中的宇宙》《引力波》《被讨厌的勇气》《乡下人的悲歌》《时间的形状》《时间简史》《失去的制造业》《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混沌:开创新科学》《宇宙的最后三分钟》《数学之美》《宇宙的琴弦》
2. 007作业提交
3.新课程学习
自我实现
1. 读书:《被讨厌的勇气》
2. 滴答清单使用情况统计
3. 得到学分 827 分
4. 周总结
5.月总结
6.妈妈群每日分享
【反思】
成为你想看到的改变,要有被讨厌的勇气,你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欢,坚持做你自己!
【小确幸】
今天给宝宝炖的牛排汤,晚上爷爷做的米饭有点硬我就用肉汤泡着米饭给宝宝吃,结果宝宝吃的很好,香喷喷!
【学习笔记】
作者提了两个重要的建议值得大家去参考:
第一个建议,就是像花钱一样花时间,什么意思呢?就是作者建议我们像对待金钱一样来看待自己的时间,按照自己的时薪来分配我们的任务,这背后的原理是“比较优势理论”。所谓比较优势理论,是英国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来的,这个理论原来是用来分析国际贸易之间的策略的。比如,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有优势,那么就应该集中精力做这个有相对优势的事情。作者把这个概念进一步引申到工作中来,就认为我们应当把工作安排分派外包给工资低或者是对工资要求低的人来做。
比如对你自己而言,你的目标是每年工作2000个小时来赚5万块钱,那你的时薪就是每小时25块钱,意味着你应该把工作交给时薪低于25块钱每小时的人来做,即便你做得比他还要好。比如我们每个人平时都要花时间在洗车、买菜,去洗衣店拿衣服等这样的事情,其实你完全可以交给一个助理或者保洁阿姨来帮你完成,他们可能一个小时只要20块钱。那你花钱买来的时间就能够投入到长远时间观理念下指引你要去做的事情,你可以用来去学习,去改变自己的认知,去结识重要的人。
花钱去买你投入到长期价值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把时间花在个人和职业上的发展投入是最有价值的利用。如果我们获得了一个新的技能,或者是在市场需求的某一领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那么就很可能把自己的事业推上一个新的高峰,往前跳跃五年,而这样做其实是一种长远价值观的表现,而这背后利用的是比较优势的原理,像花钱一样花时间买自己投入到更长期的优势的能力。这是第一个方法,像花钱一样花时间。
第二个方法,就是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至少要取悦自己。事实上我们没法有一个长远的时间观,也是因为我们总会顾及到别人的感受,总会担心别人怎么看你,甚至也会想办法去努力迎合别人的要求,而忽视了自己长期以来更重要的需求。作者说既然这样,你就不如去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至少取悦自己,起码结果能够保证让一个人开心。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他定义一个“全功能的人”的标志就是说,这个人他不会受到他人观点的过分影响,一个成熟的发展健全的成年人会考虑别人的喜和恶、别人的观点,但是他们仍然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做出自己的决定。可是大多数人却是担心别人怎么看自己,其实别人根本就没在意你,因为大多数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根本没有时间去管别人的生活和行为,所以我们应当去有勇气做让自己喜欢,从长期来看能够让自己真正幸福的事情。
作者建议你可以问四个问题来让自己更好的想清楚这件事。第一个问题是,我应该更多或者更少地做什么来提升生活的质量,生活质量的现状是可以改变的,我需要做哪些?得到的答案可能是需要更高效的工作,或者是争取更多的时间陪伴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接着第二个问题是,我想要提高生活质量,应该开始去做之前哪些我没有做的事情?我们总有一些事情,世界那么大想出去看看,但永远是在这样的调侃当中把生命耗费过去了,但是这些没有做的事情往往对我们非常重要。
然后第三个问题再问问自己,如果我想要拥有更多的时间来实现生命中最重要的目标,我应该放弃哪些事情?没有舍弃就没有获得,想一想哪些事情其实并不是对我们最重要的事情、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最后第四个问题,这个问题不是问自己,而是把你的亲人、孩子,你的配偶拉到一起坐下来问问他们,你们希望我多做点什么、少做点什么,希望我开始做什么,不再做什么?你身边的亲人,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对于你的幸福感受会有很重要的影响。
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你就能站在一个更长远的角度思考你的工作和家庭,事实上对工作和家庭要投入两种不同类型的时间,对工作来说是要求你投入时间的质量,你要做的是要把最重要的事情、最有价值的时间投入其中,而对家庭的关系来说,更侧重的要求是时间的数量,你需要和他们长久的不被打断的时间,比如每次和家人的相处应该至少有完整的30分钟、60分钟、90分钟,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才能为彼此关系的深入发展做铺垫。因为作者认为,你没有办法在一个很仓促的过程当中就建立一段重要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对我们人生的幸福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被讨厌的勇气》
阿德勒的全名叫做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一位奥地利的心理学家。他和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同辈,曾经也是弗洛伊德思想的追随者。但后来,他也是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学说体系的人,两人因为观点对立而分道扬镳。简单的说,弗洛伊德认为,你现在的状况,来自于过去的经历,来自于你的环境和周围其他人。但阿德勒不同意这点,他认为你的现状,只跟你自己有关。阿德勒自立门户,开创了“个体心理学”。
而阿德勒的思想会告诉你,你的成功和幸福,与其他任何人无关,所有的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阿德勒的思想会帮你建立起这套内部自尊体系。
在阿德勒看来,其实人人都有自卑感。但是,自卑感并不是什么坏事。为什么呢?阿德勒说,我们人类,是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的状态,于是人人都会追求优越,人人都渴望进步。蹒跚学步的孩子学会站立,是在追求优越性;他们学会语言,与其他人沟通,是追求优越性;人类历史上科学不断进步,也是追求优越性的结果。
在阿德勒看来,人际关系,是一切烦恼和不良情绪的源头。
咱们前面提到了,阿德勒说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这里我们可以再进一步:人际关系造成的烦恼,其实都源于对别人课题的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说到这,你可能还是不同意,让孩子学习,应该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至少也应该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的课题,怎么会是妄加干涉别人的课题呢?其实也很简单,在判断是谁的课题时,你只需要考虑一点:这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如果孩子选择不学习这个选项,那么这种决断带来的后果,像是成绩不理想,考不上好学校等等,最终的承担者不是父母,而是孩子自己。所以,学习是孩子自己的课题。
但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阿德勒的心理学是在推崇放任主义。放任主义是一种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的态度。阿德勒的思想不是放任主义,阿德勒提倡在了解孩子干什么的基础上,对他进行保护。
父母要随时准备好给孩子提供充分的支持;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去指手画脚。这就是课题分离,你需要把帮助孩子成才的课题,和孩子对自己学习的课题区分开来。“课题分离”是建立内部自尊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很具体的行动指南。
这就是阿德勒所说的“共同体感觉”,一种持续有价值的,对他人的贡献感。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贡献感,依然与他人无关,阿德勒反对为共同体牺牲自己。阿德勒强调,这种幸福感,也可以通过看不见的形式来实现。你追求幸福的起点和终点,依然汇聚在自己身上。你的贡献和价值,虽然是在这个共同体中得以体现,但最后的结果依然与他人无关,你不需要他人的肯定或者回报。
我曾经读到过万维钢老师专栏里的一篇文章,叫做“精英水平的道歉”。里面谈到,精英道歉,不会去关注是否能够赢回信任,而是“你自己想成为什么人”。精英的道歉,说的是你个人从这件事上吸取了哪些教训,获得了哪些进步。他们不会去控制对方是否原谅,他们只控制自己。
这也许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精英精神”。
一个有能量的人具备三种基本能力:
1.自律。
认真管理好时间,每天有效率的做最重要的事,见最重要的人!
2.自愈。
大成者都是大磨难者。必须有愈合自己伤口的能力,才有机会接受更大挑战,更加卓越。
3.自我鼓励和激励。
遇到困难,懂得自我鼓励,遇到挑战,懂得自我激励,调整心态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