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过了一门心思琢磨吃的年代,反倒经常为吃啥发愁。
已是经过岁月打磨的内心,此时多了许多内存,不再因外界一点点烦事平添波澜。往往表现出年岁应有的淡定,不再在乎一丝得失,些许的超然让内心充盈着不断的满足,怀揣一种纵向对比后的感恩而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怎么说呢,这就好比每天丰衣足食的时候,该有点其它的东西了。于是,又陷入另一中饥荒,一种缺了知识的不安渐渐引领撂荒的心田,以期让其填充起空空的皮囔,在略微丰满的精神里活出充实的自我。
知识是属于文化的东西,词典或者哲学上对知识的这种文化属性解释了一大堆。在我看来,知识中的“知”,怕是记住的意思,就像学校里的背诵,许许多多的东西先让学生记住,在记住的基础上再去理解;而知识中的“识”,更多的怕是和思考有关,是让人更多的基于学识的积淀进入一种思想状态,而不再是盲目的在对错之间选择。
这时,人的内心仿佛住进了春天,不再是从表露上去欣赏对自然的景色迷恋,而充满了追根索源的探究,多了份想象。倘若遇上唐 · 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那种对柳枝入木三分的刻画,自然在脑海里浮现许多弥久历新的画面,从而引起内心压抑已久的激情,不再是单单的垂柳了。更多的想到了希望,想到了活力,想到了一切美好。
每每这时,脑海里就像驰骋着一叶扁舟,在历史的长河中撷取一段波涛,恣意顺水推舟;亦或在有限的储存在脑海里的书本的海洋里,搜索一片文海里描写的春,沉浸其中,领略大师栩栩如生的神来之笔。
这个时候那个叫成熟的东西似乎也可以跟着兴奋,也可以动情,也可以追逐被遗忘的美好。
而这一切,似乎都与自己从没怎么留意过的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关。这是一双在人生的路上捡拾过许多碎片美的眼睛,也是经过不断思考不断感悟美的眼睛。有别于过去的,是它总容易在平淡的日子里,发现过去没有注意到的美。
于是,就有了一段乐此不疲的追逐。这里的梨花开了,想象一下,在百年或者千年古树下,仰头观望,春风拂过,一片一片的梨花,像雪片一样,从空中袅娜的洒落。雪落处,美女们舞动起红色的长裙,和风飘飘,不要说看,就是想也已痴醉。
还有油菜花也开了,只见巍峨的祁连山下,一望无际的金黄。也不全是,还有翠绿的大麦,一会儿金黄,一会儿翠绿,一会儿平,一会儿又蜿蜒起伏,构成了极其壮观的视觉震撼。这时高原湛蓝的天空上,时而白的云,时而有些发灰的云,将头顶的苍穹当做舞台,像精灵一样演绎幕幕大剧,将这里特有的豪放展现的淋漓尽致,在起伏的变化中带来一种极其震撼的饕餮,赏心不已。
置身油菜花丛,或许你会联想到深山的特别青纯的藏族姑娘卓玛,她有一个花的名字 ,她有一个花的笑容,她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更像春天飞舞的彩蝶。晨起用露水洗涑,夜里用晚霞沐浴,每日与天空恋爱,和着风的节奏轻轻摇曳,天真烂漫的带着她的青纯将美好的祝福送到每一位到访者的身边,那种雪山下沁人心脾的油菜花香怎不让人激动?
的确,有了发现美的眼睛像是洞穿了时间长廊,不再仅仅是眼前,还有透过眼前的想象,以及带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