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这本书真的是一本烧脑的巨作,是一部关于非理性的心理学巨作,是一部强大的学术性巨作。里面有太多学术性的概念、理论以及诸多我不熟悉的名词,我想如果不是听樊登老师说书,我大概永远不会涉及此类的书籍,因为看不懂呀!真的是非常深奥的一本书籍!因此,并没有理清特别具体明确的脉络和思路,所以就没有思维导图啦!
入正题啦,听完这本书后,我可以明确分析出今天早上和同事一起上班路上走路变慢迟到一分钟的原因啦。平时,我们路上偶尔会聊些轻松的话题,比如,你的吊饰做好了吗?你的材料交齐了吗?我们都是在用系统一在回答,所以,在正常的路程时间内我俩能够准时到园。而今天早上,因为最近要上交的材料比平时多了些、格式也临时进行了大整改,还有一些楼道布置信息,这些信息无法做出直接的判断回答,需要系统二的思考,于是我们在潜意识的驱动下走路变慢了些,但我们并没有丝毫的察觉,直至走到幼儿园大门口听到入园音乐才恍然大悟是不是迟到了。
再一个就是关于回归均值的一点看法。平时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也会碰到某个孩子最近表现特别好,给了奖励之后第二天发现他并没有昨天那么好了,于是我们常说“这孩子又骄傲了”。听完回归均值这个学术名词后,我终于明白了是我们的偏见。我们只是在孩子表现最棒的时候表扬了它,然后便把它当做是孩子日常平均值的体现,所以当孩子表现差一点时就会认为是低于均值的表现,其实不然。听完这段以后,我想下次再碰到诸如此类的状况时我或者会运用系统二来分析解决。再者,就是当孩子平时表现在均值附近,但某刻之后长期一段时间内处于均值最下方时,我们应该思考问题的根源所在,进而有效的帮助孩子恢复均值状态。
最后,我非常认同书中关于“心理账户”的说法,生活中许多人对待同一人事物的不同态度就是来源于每个人对于它的心理账户不同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