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我们与相爱的人关系多么亲密,实际上我们仍然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我们之间的关系出现矛盾冲突,通常都是我们不知道对方的需求,不明白对方的感受所导致。“感受”是什么?什么是“感受”?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也无法体会他人的感受,因为我们太忙了,忙得心都麻木了,忙得已经没有感受了!很多时候,我们活在一种无意识状态中,任由情绪的发泄,把指责和抱怨当作是感受!从而破坏了亲密的感情,这是一样多么可怕的事情!!或者因为某些过往的伤痛,我们不想去触碰,不愿去感受!或者我们压根不知道自己需要是什么?特别是那些深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爱人、亲近的人的期待是什么?在我们的小时候,家里没有饭吃,生活极度贫困,父母忙着干活,没有时间照顾陪伴我们,我们被小伙伴打了、骂了,回去向爸爸妈妈哭诉时,得到的回答是:总是你不对嘛,你没先去惹他,他怎么会打你呢?从此以后,便觉得父母不是可以为我伸张正义、公平的人,也不是我可依靠的!这种需求多次被拒绝,就埋起来了!从此不要去感受了,因为很难受!
感受是什么?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形成了我们的感受。比如:我期待儿子尊重我,按我的要求去做,如果他不这样,我就很生气,感受到愤怒了!马歇尔认为,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通过体验感受,去觉察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比如:对丈夫,我需要他爱,可是他怎么会连我的生日都忘了呢?在亲密关系与亲子关系中,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有哪四种选择?
我们最常见的是:责备自己;指责对方。而我们需要学习的是: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可是,常常为我们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就变成了指责对方,夫妻之间的矛盾由此引发!亲子关系也受到严重影响!比如,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与对方。家长和孩子说,“你不完成作业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言外之意,他们快乐或不快乐是孩子的行为造成的。孩子会感到内疚,调整行为来迎合家长,但这种调整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马歇尔建议用“我(感到).......因为我.......”的句式来帮助我们认识感受和自身的关系?当我们对他人有所期待时,我们该怎么表达自己?表达我们的需要,而不是指责对方。
我们每个人的需要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如果我们不看重自己的需要,别人可能也不会。不表达需要,我们的需要也不可能被满足,那个时候是非常痛苦的。
彼此相爱的人,就是要满足对方的真正需要。爸爸妈妈学会了觉察自己的感受,准确表达自己的需要,做一个在情感上负责任的人,才能引导孩子,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让孩子情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