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个月从陆家嘴搬到前滩(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所在地),于是同事们常常聚在一起讨论,这片土地是如何从乡间阡陌发展成高端CBD的。本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却因为一篇《上海纽约大学正式落户前滩!前滩基本承包了你昂贵的一生...》让朋友圈更加欢腾起来,纷纷给公司点赞,觉得决策层相中这里简直无比高瞻远瞩。
虽然大家转发得勤快,觉得身在“小陆家嘴”似乎也让自己与有荣焉,可其实心里都在说,我就看看了吧,我就呵呵了哦。。。我的收入拉低了前滩的逼格呢。。。
作为普通白领,在以惠灵顿公学+华二前滩学校+上海纽大构成的华丽教育阵容面前,特别是推文结尾说道“属于前滩的生活方式是无与伦比的...但可能真的需要先赚很多钱...家长们要努力了...”的时候,恐怕很多家长心有惶恐,下班后,这里繁华就与我们无关了,真是吃土都养不起一个娃呀。。。
文章里算了一笔账,在享受无与伦比的贵族生活前,你首先要准备好的,是一笔7位数的学费,才能让你的娃有一个昂贵人生的开端。更别说走到最后,在前滩XX高端医院回顾一生了。
于是乎,又回到了人们无数次反思的问题,孩子教育的投入有底吗?普通上班族的父母,需要勒紧裤腰带送娃进贵族学校吗?给孩子多好的才算好呢?
作为即将迈入幼儿园的某宝的上过985的进过央企的依然奋斗在人生路上的妈,谨以如下的一些思考感悟,与焦虑的父母们分享共勉。
- 1 -
教育的投资总有人趋之若鹜,不是你也会是别人,愿打愿挨而已
中国人自古重视教育,科举是穷人入仕的唯一通道,高考是农村走向城市的必经之路。我小时候就总被父母灌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思想,虽然过去流行严苛的教育,如今又盛行素质教育,但本质都是希望子女成才,甚至成龙成风。
我们80后的一代,小学时很多父母依然拿着两位数的清一色工资,那时父母还是愿意让我在课外学琴学英语。改革开放后工资好转些破了千,但到了我读中学时,父母依然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为我凑够5万的赞助费进了一所外国语中学,我也依靠自己的努力顺利在高考靠岸。
但我没有像很多外国语学校的学生那样选择出国,总觉得再不工作有点对不起父母。工薪阶层终究不能像富二代那样随心所欲,硕士阶段出个国再把父母的老本花掉。当然,我也有点后悔自己为什么不再努力一点,如果再努力一把我可以争取到奖学金呢?但没有如果多说无益……虽然我知道我如果一定想读下去,父母也会舍得,中国的父母不就是如此吗?
如今当我们感叹优质教育的学费水涨船高的时候,不妨算一下家长的工资和学费的比例。我们的学费1万时,我父母的工资大约刚刚破千。假设如今10万年薪的父母选择10万一年的学校,30万一年的父母的选择30万一年的学校。几乎都是家长中的一个把全年工资都贡献给了孩子的教育。20年前的父母如此,20年后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有更多人愿意这样的付出,希望孩子得到自己不曾得到的,学会自己不曾学会的,这种补偿性的心理几乎是中国家长的通病。
如此,我们便可以看懂如今教育资源争夺白热化的现状,即使再贵的学校也有人读,每个档次的学校总有一款是家长颠一颠脚能触碰到的,觉得不给娃上就对不起娃的。我所在的公司也投资高端医院和学校,员工感叹定价那么高有人来吗?老板却气定神闲,本来就不是为问出这种问题的人而开设的。。。好吧,被秒杀的感觉有木有~~
这样的教育生态本就已存在,只不过,你得早点有个心理准备而已。
- 2 -
教育一定改变命运吗?反正不投入肯定是零回报的
舍不得教育投入的家长,总是会问,这学了有什么用?你看谁谁谁不读书也混得挺好的?你看XXX状元还在当保安呢。
教育回报率多少的问题,真的是千差万别的。这里我们只对普通阶层做个剖析把,富豪土豪真贵族们,至少我们看来做投资都是不眨眼睛的。
一种家长觉得,送孩子进私立学校,是让孩子挤进了更好的圈子。孩子认识了更高端的人,他的视野不一样了,这学校仿佛就成了阶级提升的通道了。我周边真的有人抱有这样的想法,觉得自己的孩子优秀,说不定在这样的学校遇到了另一半,真的改变家庭的命运呢?我曾以我的亲身经验告诉他,人以群分,自然而然地,我当时所在的学校,基本是差不多背景的孩子会玩到一块去,那些在私立学校里镀个经就送出国的,他们早早就和我们断了联系了。当然我也不否认,我的社交能力实在一般般。
还有一种家长觉得,送孩子进好学校,他就一定能读得好考的好,反正我就是在他后面付钱就行。对自己没要求却对孩子要求特别高的家长,我一直奇怪他们凭什么呢?孩子的成长,不仅仅需要你金钱的支持,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在人生的重要抉择上,家长的缺位很可能导致孩子走弯路,入歧途。
以上,把孩子的未来完全寄托于教育投入,孩子读不好我的钱打了水漂,这都是很功利的想法。这些是我们强塞给孩子的,与他们本身无关呀。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先想一想,我希望孩子学到什么,成为怎样的人(不是成为赚多少钱的人哦~),我要在孩子成长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我的孩子希望去这样的学校吗?
家长的存在感,在孩子的成长中无可替代。教育投入有金钱上的,更多的是精力。同时,更不能只盯着金钱上的回报,我觉得教育的投入,更多是对孩子的赠予吧。我希望,你成为更好的你,而不是更好的我。
- 3 -
给孩子你所能承受的最好的,我的付出是希望和你享受成长的过程
我的父母在我选大学专业的时候,也和很多父母一样,特别希望我选经济系这种热门的赚钱的专业。可我却特别不希望这一幕发生在我的孩子身上,她未来肯定要术业有专攻,但一定让她选喜欢的专业。我不能用“我已经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将来应该多赚点养我,至少你自己将来要让自己过得衣食无忧”这种想法去约束他。
好吧,或许有过来人说我在说风凉话了。当然,我觉得孩子将来养活自己的能力要有的。可是家长间的以毕业后能读到什么学位、赚到多少工资、升到多少职位这样的互相攀比,真的让人心累。
我想我在同龄人中应该算不好也不差吧,至少工资稳定,也算有房有车。我父母对我的教育投入,回报率不算超高或者涨停板,至少也不亏赚个细水长流。只是,如果一定要盯着某些收入已经甩我几条街的同龄人,那么可能有人会问我,当时我的父母送我去这所外国语学校值不值得?
我想,面对我的孩子,如果将来有机会进我的母校,甚至去一所现在更好的学校,我还是愿意自己省点让她去的。正因为我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我不想变得那么功利。
知识是让人理性,成熟和丰富的。帮助你迷茫的时候找到方向,困难的时候学会坚持,交往的时候荣辱不惊,思考的时候拥有更高的格局。
所以,和我们父母一代相比,就算再喊教育贵,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选择公立或私立都不至于让你砸锅卖铁吧。那么,给孩子尽可能最好的,让他们享受学习的过程,学会学习的方法,学到学习的内涵,比一场考试分数,一次竞赛结果更有意义。
————————
说了许多,不知大家是否也想好了如何在昂贵的教育成本前抉择呢?
人生那么长,大学毕业硕士毕业远不是终点,那么我们急着要看回报做什么呢?我让我的孩子受教育,我也应该和她一起接受教育。相信每个家长的付出都是心甘情愿的,那么就让孩子也快乐地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