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好处,我不需要一一罗列,古往今来,都有仁者智者总结过。在我脑海中,最激励人心的当属宋帝赵恒的《劝学篇》,其中所言,是我耗尽毕生心血,去追求的。只是缘浅或者根本无缘,在我这里没有任何作用,也没有改变命运。
赵恒诗云: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字字珠玑,句句在理。特别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两句,被我奉为座右铭,毕生孜孜以求。可今日已是年过半百老人,却还不得,让我郁郁不乐。
古人云,寒窗十年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可我读书且止十年,且多数是寒窗苦读,只是寂寂无名罢了。无名之辈也就算了,最可恶的就是一不小心,还成了“孔乙己式”的人物“穿长衫,站着喝酒”。
总是摆着一副读书人的臭架子,感觉自己是读书人,“窃书不算偷”,即使被人因为偷打折腿,也还能文邹邹的自圆其说,“是昨晚不小心摔的”。
身边的人,超过半数都把我当作一个读书人,是因为我喜欢杂七杂八写一些莫名其妙的文字,大家心中,只有读书人才可以做到这一点。可我的家人,却不是这样认为,在他们眼里,我就是一个无用的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走路还一瘸一拐,脾气坏,性子急,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心比天高,命如薄纸,简直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我也时常反省自己,到底我为身边的人和家里的人做了什么?带给他们的是什么?除了茫然还是茫然……
至于曾经维系读书人身份的读书,也在坎坷不平的人生旅途中,慢慢忘却,该是怎样的一个场景,才能算得上读书?
读书能有黄金屋,读书能遇颜如玉,在我这里,成了一个笑话,成了我一个永远都不愿意揭开的伤疤。结不了痂,不能痊愈的伤。
读书,没有带给我任何好处,只是让我更加痛苦,因为我读书,或多或少明白了一些道理,虽然只是肤浅的理解,但也好过糊糊涂涂的蒙圈。道理懂了些,可就是不能接受如此狼狈的生活,譬如失败,潦倒。总是幻想着生活不只是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读书,与我渐行渐远,读书,与我再无交集,读书,与我形同陌路。
苟且的现实,让我难得静心再去认真读一本书,哪怕只是打开扉页,也是极难的。
天天有忙忙碌碌的工作,无穷无尽的愤怒,心不安分,情在奔涌。能在秋日午后懒散的阳光下,手捧一杯热气冉冉的香茗,青山绿水为伴,桂树金菊毗邻,或卧,或躺,或正襟危坐,或蓬头垢面,安安静静地去读书或者写文,已经成了我今天最大的奢望,不能不说是我的悲哀,一个还被身边半数人认可的,读书人的悲哀……
有一种奢望,就是静心去读一本书,那本能改变命运与现状的人生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