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我想我或许是贪心的坏孩子
不然已经拥有了这样别人艳羡的过往之后
怎么还会感到那个称之为心脏的位置传来的隐隐的疼痛呢?
不知是不是这凤凰花开的时节最适合怀念友人
不然为何会毫无征兆的便有人跃入我脑海
多久没见过,多久不曾联络过
甚至有多久号码薄中没了你们的联系方式了呢?
阿大,媛媛,远方你们好吗?
可曾今日般无缘由般想起我
张震岳曾唱到:“思念是一种病”
那想念该是怎样的病症呢?还是单纯的隐隐的疼痛
我说不清为什么
我不了解因什么
只知道结果——单纯因想念造成的
这隐隐疼
海潮说“为什么不想想你曾拥有”
是啊,几人能有我幸运,拥有这样的
你们
一个是好好先生,永远和煦,温暖人,照顾懒惰的我
一个是只会维护本位利益的大姐姐,却护我如亲
该去怎样感谢,该去怎样感动,该去怎样去回忆
该去怎样伤感,该去怎样疼痛
一首怀念友人的小诗,聊以共赏
寄李儋元锡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韦应物(737~791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时期大臣、藏书家, [1] 右丞相韦待价曾孙,宣州司法参军韦銮第三子。 [2] 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以门荫入仕,起家右千牛备身,出任栎阳县令,迁比部郎中,加朝散大夫。外放治理滁州、江州刺史,检校左司郎中、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左司”、“韦江州”。 [2] 贞元八年,去世,时年五十五岁,葬于少陵原。个人作品六百余篇。今传《韦江州集》10卷、《韦苏州诗集》2卷、《韦苏州集》10卷。散文仅存1篇,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韦应物是京兆万年人。韦氏家族主支自西汉时已迁入关中,定居京兆,自汉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为关中望姓之首。不但贵宦辈出,文学方面亦人才迭见。《旧唐书》论及韦氏家族说:“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其孝友词学,承庆、嗣立力量;明于音律,则万里为最;达于礼仪,则叔夏为最;史才博识,以述为最。”这些韦姓人物,还只说到中、盛唐以前。中唐前期的韦应物,则可以说是韦氏家族中作为诗人成就最大的一位。 韦应物15岁起以三卫郎为唐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鄠县令、比部员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从肃宗广德二年 (764年)起到德宗贞元七年 (791年),将近三十年间,韦应物大部分时间在作地方官吏,其中也有短期在长安故园闲居,或在长安任官。在地方官任上,韦应物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并时时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责任而空费俸禄自愧。"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一联。一派仁者忧时爱民心肠,感动着后世读者。沈德潜评论说: “是不负心语。”"不负心语"就是有良心的话。苏州刺史届满之后,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贫如洗,居然无川资回京候选 (等待朝廷另派他职),寄居于苏州无定寺,不久就客死他乡,享年五十六。 参见《唐故尚书左司郎中苏州刺史京兆韦君墓志铭并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