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恐惧是边界
恐惧与愤怒,前者看似弱小,后者看似强大,只是因个人的边界不同,遇到了对手的体量不同,现实的场景不同而已。
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边界,包括认知边界、情绪边界、能力边界、背景边界、财富边界,等等,这是为什么同样是人,遇到相同的场景时,会有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
比如,一个有权有势的人,因交通违规时,常会与执法人员产生冲突,因为他觉得自己的面子受了损害,不怕花钱,仗着权势,没有理也要争三分。而作为普通人,会更可能服从执法人员的处理,该交罚款的交罚款,该提供证件的提供证件。当然,这与人的素养、品质有关系。
还是上面的两个人,假如遇到了龙卷风、海啸,不分地点、时间,他们的处理方式会一模一样,对生命的渴求,内心巨大的恐惧。任何人都是如此。因为自然界的威胁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人类任何个体的力量,我们唯有恐惧,却别无他法。
因此,恐惧、愤怒、焦虑,只是因边界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反映,有时会千人千面,有时却形如一人。
在我们的边界可控范围之内,自我的边界受到了侵害,便会愤怒;当超出了自我的能力范围之内,自我边界受到了侵犯,便会恐惧,如果长时间影响着,便会产生焦虑,甚至妄想。
02恐惧是动力
人的动力一个来源于愉悦,一个来源于恐惧,而恐惧产生的驱动力要大于愉悦带来的驱动力。
愉悦因兴趣、因热爱,身心都非常舒畅,很少能产生不适感。但恐惧不一样,无论身心是否愿意,恐惧无时无刻逼迫着个体前进,恐惧的力量越大压迫人的能量越大,当超过个体能承受的范围时,就会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导致悲剧的发生。
虽然,恐惧可以产生强大的驱动力,同时也可以强大的破坏力,特别是对个体。因此,直面恐惧要在能力掌握范围之内,量力而行。
03恐惧是痛点
对产品而言,以人的恐惧为切入点,自然会找到产品的痛点。如教育、医疗、青春、知识焦虑、身体焦虑,等等。
对人生而言,以自我的恐惧为切入点,自然会找到努力的方向目标。比如,想过上更好的生活那就想办法赚钱,想找到称心的工作那就努力提升能力。
痛点,要么让人觉得暴爽的不行,要么让人觉得恐惧的难以复加。
产品如此,人更是如此。对于自身而言,就是好用的不得了;对于他人而言,可以解除别人的恐惧,可以给别人提供安全、确定和温暖。
前一阶段,罗辑思维的跨年演讲,很多人又在黑罗胖贩卖知识焦虑。得到是不是一款好产品,用户最好发言权,认可的是因为解决了信息洪流时代带来的焦虑,否定的是因为不但没有解决自身的焦虑,而是加重了自身的焦虑,由原来的焦虑变成了恐惧。好与不好都没有错,关键取决于自身的底层操作系统——情绪!
情绪是不会说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