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偶遇机车队伍,过来旅游的,闲聊了一会,按照咱的理解,他们应该是一群蛮叛逆的人。
其实不然,特别的平和……
有辆黑色的哈雷造型很独特。
我问:“蝙蝠侠?”
他说:“对!”
他们的服务车是GMC皮卡,因为我喜欢皮卡,很自然就跟车主聊起来了。
我问:“铁皮?”
小伙子蛮高兴的:“识货!”
我说:“玩这个车的人很少,多数是因为铁皮。”
他说:“我也是看了《变形金刚》才买的这部车子。”
我说:“跟雪佛兰皮卡一模一样,只是标不同而已。”
他说:“应该拍部现实版的《汽车总动员》,让各厂家展示独门绝技。”
我说:“对编剧要求太高。”
他问:“你是做什么行业的?”
我说:“写文章的,你呢?”
他说:“广告策划。”
我问:“你们是车友会?”
他说:“差不多吧,但是没有具体的形式,就是一群朋友聚到一起玩玩。”
我说:“没有队名的队伍,才是真正的队伍,多数车友会都是有名无实,缺少凝聚力。”
他说:“《变形金刚》卖的最好的其实是大黄蜂。”
我说:“大黄蜂的数据很一般,除非是6.2排量的,就是个样子车。”
他问:“这里玩皮卡的多吗?”
我说:“很少。”
他说:“《变形金刚》其实是把美国的汽车品牌推向了全世界,一部标准的广告片。”
我说:“太对了,人们很容易为电影情节所打动,我一直都很喜欢红色的VOLVO XC90,就是因为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也蛮喜欢敞蓬跑车,是因为看了《末路狂花》。”
他说:“《末路狂花》拍的不错,若是在中国,这部电影肯定审核不过,犯人咋能比警察还厉害呢?”
我说:“自嘲、自黑一定是来源于自信,《变形金刚》也是自黑啊,美军的军事基地不堪一击。”
他说:“《变形金刚》的编剧是蛮牛的,只是导演插入了太多广告。”
我说:“编剧非常牛,我专门梳理过《变形金刚》的逻辑关系,很严谨,美国大片有个特点,哪怕是科幻片,也让你觉得很真实,至少是符合逻辑的,还有《阿凡达》,我觉得都是非常严谨的。”
他问:“你最喜欢哪部科幻片?”
我说:“《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真是好片。”
他说:“编剧牛。”
我说:“太牛了,熟悉地理、生物、历史、宗教、人文。”
他说:“我的梦想是当导演拍微电影。”
我说:“中国电影真正缺少的是好编剧,也不是说没有一流的编剧,而是缺少一流的观众,是观众决定了票房,票房又决定了方向,方向又决定了编剧,真正有深度的编剧是没有市场的,因为老百姓喜欢吃快餐。”
他说:“电影是商品,商品自然要迎合市场需求。”
我说:“《变形金刚》的编剧手法很像金庸小说,三派势力争夺一个宝贝,就为了这个宝贝而发生了战斗,正义终究战胜了邪恶。”
他问:“文学创意也是如此吗?”
我说:“基本如此,要先想到一个绣球,然后再设计两三个狮子,然后让狮子为争这个绣球而产生矛盾。你可以用这个公式来套大部分小说,都是合适的。”
他问:“国产电影,你觉得硬伤是什么?”
我说:“逻辑,逻辑经受不起推敲,不符合人性。”
他问:“举个例子?”
我说:“国产电影里,你见过警察被小偷打的求饶吗?《末路狂花》里,警察被枪指着头求饶时,我觉得特别真实,因为那是他内心底层最真实的声音:我有老婆,有孩子,我不能死,我不想死,求求你了……”
他说:“这是主旋律的问题。”
我说:“真实,才是正能量。”
他问:“你觉得《鬼吹灯》写的如何?”
我说:“非常好的科幻小说,因为很真实,虽然是假的,至少逻辑是对的,真正讲故事的高手,都是先用现实的场景作为基础场景,然后引入一根奇葩的线,让你产生恍惚感,仿佛这一切都是真实的,科幻小说要想有成人读者,必须要虚实结合,而且实是基础。”
他问:“你觉得传统作家的硬伤是什么?”
我说:“他们的灵魂多数被扭曲过,他们已经习惯了主旋律,潜意识里已经言不由衷了,看相声演员就知道了,郭德纲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必然,因为他很真实,不说那些高大上的台词。”
他说:“对,对!”
我问:“你们玩机车,会不会被人觉得太招摇?”
他说:“我们平时很少玩,主要是周末跑个长途,例如去青岛、去威海、去连云港,很少在市里玩。”
我说:“玩GMC的也很多,改房车。”
他说:“是的,特别是明星。”
他们继续赶路……
我在想,越是优秀的人,越平和,他们可能并没有信过什么教,我越来越坚信赚钱就是一种修行,是为了激活我们内心的种子。
我的建议其实很简单,年轻的时候,什么都别想,安心赚钱。
因为赚钱是最好的修行,你内心的种子自然会觉醒,会发芽,会成长,当你有所迷茫的时候,再去有选择性的学习和成长。
否则,就是走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