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初入平台写作的人一般对于粉丝是很看重的。犹记得每写一篇文章,我就时时关注着粉丝的涨跌情况,好不容易涨了一位粉丝,我便欢欣雀跃,掉了一位粉丝,又黯然神伤。
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我的一个原则,别人关注了我,我一定会回关。当然我也会到对方的主页看一看,如果对方的文章内容极少,更新频率太低,粉丝数量寥寥,这就会影响我关注的热情。毕竟机器粉、僵尸粉在一些平台广泛存在,须仔细甄别,回关这样的粉丝,显然是徒劳无益的。在简书上,有一段时间,因为我是专题推荐作者,由此收获了大量粉丝,当然也包括一些僵尸粉,几年下来,粉丝量竟达近10万之众。这一度让我有了一点小小的成就感。
我阅读网友们的文章,很多时候会眼前一亮,文章的某一处打动了我,让我心有戚戚焉,于是主动去关注人家,也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隔了一段时间,人家可能也会关注我。两个人都在对方的文章后面发表一些看法,由此形成良性的互动,这是一种和谐的相处模式。
对于是否互粉,我一直持一种宽容开放的态度。平台上不乏一些名人大咖,因名人效应他们往往自带流量,粉丝量更是蔚为壮观。我关注一些大咖,并不期冀人家回关我,完全是一种崇敬而平和的心态。当然也有极少的大咖因为我的互动比较活跃,回关了我,这让我往往有一种受宠若惊、如履薄冰的感觉。对于普通的文友,我觉得相聚于网上是一种缘分,能够互粉更是一种幸运。纵然不能成为粉丝,相遇也是一种美好吧。
自2019年8月我正式转战头条以来,目前我一共收获了3700多位粉丝。我很感激粉丝们的一路关注与陪伴,正是有了大家的关心与帮助,我才有了继续在平台默默耕耘的动力,有了将文章不断写下去的勇气。文章写出来第一时间能收到粉丝们的点赞与评论,对写作者来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为你的努力得到了朋友们的认可,你的辛勤付出也终有了回报。
与初到平台的许多朋友一样,我的千粉之路可谓艰难。我积极写文章,坚持每天更文,以每天增加二三十个粉丝的速度,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收获了1000位粉丝。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我主动去关注的别人。等到了后来,收获的粉丝越来越多,1000粉,2000粉,直至3000粉,在涨粉的道路上我一路前进。只是这时候热情有了懈怠,大多数时候都是朋友们来关注我,然后我回关过去。凡是关注我的朋友,不用对方提醒,一天之内,我大体都能做到回关的,这也是我现在关注量与粉丝量大体相当的原因。
晚上我一时心血来潮,决定看一看最近的掉粉情况。一查不知道,查了吓一跳,居然有四五十位我一直关注的朋友取关了我。在我的印象中,这些朋友之前应该都是我的粉丝,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离我而去了呢?我首先检讨,应该还是自己与他们互动得少了,互相关注只是一个数字上的符号,并无多少实际的意义。可在大多数平台上,这不是一种常态吗?为什么会先关注后取关呢?
于是我进到一些人的账号去看,发现有些朋友过了千粉以后,关注量就大为减少了,更有甚者关注量竟然为0。由此看来,并非只有我一个“受害者”了。根据我之前的习惯,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取关者都曾经是我的粉丝。我的“迂”劲一下上来了,较真地给每位取关者发去私信:朋友,偷偷取关可不大好!这有点刨根问底、“兴师问罪”的意味了。心里想,你都离我而去了,我还傻傻地关注你干嘛?于是一边也果断地取关了对方。
自然大多数人没有理我,可也有不同的声音。有朋友解释“一时疏忽了”、“失误”;有朋友很坦诚,说头条对关注量以5000为限,所以只能取关一部分人了。也有朋友说,他是以近期是否有过互动来决定取舍的,尽管理由有些牵强,但都各有其因吧。
其实我也能明白这些取关朋友们的苦衷。在自媒体上写作,真要做到面面俱到地互动是不可能的,几千位粉丝呢,哪有那么多时间一一看顾呢?这或许也是我们一篇文章有时展现量不俗,而阅读量却寥寥的原因吧。
取关是每个人的自由,可细想一下,这种做法似乎也不可取,如果大家都效仿这种风气,普通人又能有几个粉丝呢?有朋友自信满满,以自己的文采和魅力来吸引粉丝,别人爱关不关,自己是很少去关注别人的,很有点大咖的风范。可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
最后给那些取关者一个建议,在你取关别人的时候,是不是可以也给人家发一个私信呢?别让原先互关的你的粉丝蒙在鼓里。只是我相信,大多数取关者没有这个勇气,因为他们知道,这么做别人也会离他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