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学生们都走了,原本欢快的校园在泪水过后显得格外寂静,而今离开教室,停止忙碌,我们却有些不知所措,感觉失去了些什么,第一天已经开始想念那些熟悉而又稚嫩的面孔。“调研好累,再不想出去了”这是前几天调研回来后筋疲力尽的我们的抱怨,而今天要再一次出去调研,大家却还是积极主动,只因去孩子们家里还能和他们再见一面。
烈日当头大家就出发了,住在附近的张凯悦,王锴,慕宁已经等在学校门口,他们主动来给我们当向导,我知道他们也是想多和我们待会儿,再和我们说说话。他们帮我们选好了住在一起的几个学生家,联系过后便引路而行。顶着烈日,沿着蜿蜒的山路渐渐向前,我们的心情是多么的愉悦,因为这蓝天,这青山,这好景,也因为孩子们的相伴。
日头越来越烈,路也依旧延伸,却不见终点,走了已有一个小时,却不见村落,这可不是王锴说的40分钟就到。这时李江河的父亲开着拖拉机来接我们,才知道这才走了三分之一,搭着拖拉机,迎着小风我们继续上路。这同过山车一样的体验,让我们既惊喜又提心吊胆,原来孩子们上学要走这么长,这么崎岖的路,不免有些感怀。
太阳渐渐西斜,这才到了李江河家,他看见我们冲了出来,脸上洋溢着笑容却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平时他可是话挺多的。之后又去了张康家和李瑞琪家,张康不在家让我们都有感遗憾,李瑞琪这个平时沉默的男孩子依旧话不多,却感受得到他的开心和热情。话说这里的民风的确淳朴,热情好客,都要留我们吃饭,却也只能在我们的婉言谢绝下作罢。和家长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孩子们在支教活动后都觉得收获很大,家长们也对我们的支教活动给予了肯定,这让我们感到欣慰,原来我们是真的可以带给孩子们许多,我们真的可以为他们的未来添砖加瓦,但家长孩子们都觉得时间太短,希望我们能多教他们一些时日,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想,只是有太多无奈。同时,从谈话中我们也看出一些家长教育孩子的弊端,一方面给予他们陪伴太少,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因为要养活家庭,大人们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工作上,或外出打工,或在家忙碌经营;另一方面对孩子的认可不够,在短短十几分钟的交流中,我们听到一位家长句句不离自己家孩子不行,缺少鼓励的教育让孩子更加自卑不敢主动。
日薄西山,我们出门准备归去,却接到了张康妈妈递来的电话,是张康,他却一句话也不说,的确他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男孩子,我们知道他因为没见到我们而心存不甘,我们又何尝不想最后再见见他,多次询问后,听到他沙哑的声音:“等我,我马上就回来,二十分钟。”还有三个学生和我们一起来,我们得快点走了,免得他们父母担心,可是…… 这是两难的境地,可是真的怕张康承受这份遗憾太深,决定等。等待后,他回来了,看着他红红的眼眶,我也哽咽了,他们对我们这短短数日感情如此之深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纯真美好,我们不虚此行。张康爸爸要送我们回学校,王锴他们有些闷闷不乐,坚持领我们走回去,同样他们想最后再多点时间让我们陪陪他们,一开始选这么远的路也是如此,可为了他们的安全我们只能快点回去。
天色渐暗,我们才到达学校。却发现有好多学生守在门口,他们希望能再来看看我们,想来问问明天我们何时走,怕他们来送别,又伤心难过,我们坚持守口如瓶,却得到“你们不说,我们不走”的答复。安慰,送别了他们,在夜色中我们感触颇深……
到底是我们带给孩子们更多,还是他们给予我们更多,没有答案。
(续篇)
今早,我们就要离开了。八点刚过,王小瑞发来了一条消息“老师,你们几点走,我想见你们最后一面”,看到这样的话谁能不心头颤动,知道她已经在学校门口了,匆匆赶过去,她在,一些孩子也在,他们早早的就守在门口了,不知道我们几点走,怕错过,索性早早来守着。小瑞递进来几封信,是给我和其他几位老师的,忙碌收拾东西的缘故信也没来得及看,就这么匆匆走了。直到下午,空闲时间打开了信封,前面是一些感谢的言语,让人开心和欣慰,可后面我便更多的是感动和愧疚,原来她家也在昨日调研的地方,她看到我们从别的孩子家出来,离去,她多么希望我们也能去她家,而我们却在无意间伤害了一个孩子的心。虽然伤心,虽然流泪,她还是连夜给我们写了信附了她的画,我看到画上的女孩在哭泣,并步行赶了8公里的山路,昨天我们没能走上去的那条路,在早晨八点等着我们,来见我们最后一面。我是最差劲的班主任,去学生家里调研,却没有认真看每个学生的信息,她是没有责怪我,可又有谁知道她内心所经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