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年度第88篇(1681字),累计131212字。
饭桌上聊天,师弟说其新闻上有一个学航天的博士到街道去上班了。
的确是个新闻,一个航天学博士去街道上班?为了什么呀?去一个研究机构或者去一个大学工作不是更高大上吗?
老师说:这个对国家是不好,国家培养一个这样的博士不容易;但是对于他自己没什么不好。在老师的看来,江浙街道是非常好的工作,钱多、事少、离家近。
这让我想起之前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个情景,董明珠做演讲,有一个北大法律毕业的男生去做生意卖米粉,生意还做得不错,开了分店。对于这样的人生选择,董明珠说他浪费了人才,作为一个北大法律高材生,你不去做法律相关的工作,去做生意赚钱,那都不是理想的选择。这很符合董明珠的性格和价值观,专业要学以致用,职业选择不能只是为了钱。
我见识比较少,我不知道街道办事处的工作有多么好。我和董明珠的人生高度相差十万八千里,有一点是一样的——职业的选择不能只是为了钱。你一个航天博士不去搞研究,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而奋斗,去做一个基层公务员,在价值观上我就不认同。
人生在世,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显得很矫情,但是在人生的重大选择上可能真的是你给出自己答案的时候。这是一个以“金钱”论成败的社会,媒体到处宣传“流量”“变现”;这也是一个“体制为王”的社会,那么多人想考公务员,求个旱涝保收。追求更好的生活是绝大部分人的人生追求。确实,这个社会里,每个普通人过好了,我们的社会才会好,所以国家大力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少”的政策真的是做到了“以人为本”。可以说任何人做一份工作都是在为社会做贡献,农民养活自己就是不给国家添麻烦,做农民工就是为社会建设服务;工人生产就是为社会运转的衣食住行服务;服务业、公务员等等都是在各自的岗位上的一个螺丝钉。所以,任何人的职业选择都是在社会发展中某个领域范围之内,值得尊重。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就是活着本身啊。所以余华小说《活着》的主人公历经各种磨难,亲人一个一个离他而去,他还活着,最后与一头牛相伴而生,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活着本身啊。
这么看,那我为什么不赞成航空博士去街道当公务员呢?人家追求“钱多事少离家近”怎么不好?社会最理想的状态岗位和工作人员的能力和个性相匹配。但这就像市场调节一样是一种规律和自然状态,绝大多数是这样的,也会出现一些上下波动的情况。我尊重他们的选择,这样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很好,只是我自己不想成为那样的人。
这个世界是千姿百态的,你选择一个工作就是选择一种活法,每一种活法都可以领悟到人生的一种风景。钱多事少的工作就是你在竞争中打败他人得来的。可是我还是比较保守和传统。我不想做那种“做多做少一个样”的工作,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到更多的认同和回报,做更有成就感的事情。
对于我的未来,我看到的是既清晰又模糊的。我也喜欢轻松的工作,我做一份轻松自在的工作,然后利用业余时间健身、练书法、学摄影,身体和灵魂都充实但不疲倦。但是我又害怕工作上没有成就感,业余的爱好不能撑起我人生的追求,或者说业余爱好不能代替工作上的成就感。我从行政转到专任教师,将来评职称的压力很大,要不断地写论文、做课题,没有上班时间,但也没有下班时间,哪里来业余时间?
哎,不过话说回来,我这样的普通人,能给我安全感的其实还是“钱”。如果专任教师的收入比行政高不少,做课题、写论文我当然还是愿意吃下这份苦的,问题是并不是。我不想投入更多产出却并不匹配。不知道是我的见识太少没看清事实,还是分配制度的问题,工作要求不一样,待遇差不多一样。也可能是我的付出还不配得到更多的回报,谁知道呢?
老师说建议我毕业之后回去还是做行政,做老师太累了。我突然间感觉我为什么要来读书呢?如果是这样的话,经历这样的折腾和压力,又回到原点去。老师说,读博士期间你会读很多书,你对你的人生会想得更加明白。
说到底,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就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被迫选择和主动选择两者之间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吾心安处是吾乡,只要你心安定了,你的生活才会安定。最后的选择也能让别人来决定,老师的建议永远是她自己的观点,我必须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选择才算是我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