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古到农业社会的很漫长时间,文字、知识只是很少数很少数人的专利。那时候文字、知识的载体是兽骨、金属器皿,再到后来的帛、竹、纸。知识传播也慢慢得突破了侯王的专制,来到了普通人或者一部分普通人,比如孔子很多学生已经不是贵族了,漆雕开是无罪受刑的、子贡善经商等等。再到后来的活字印刷的出现,知识更近一步普及。
报纸、杂志的出现大概在20年代以后,背景是有识之士看到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家国的孱弱,出现很多私人办的报纸,杂志,发行量非常小,毕竟当时中国还是个农业大国,读报纸不太像是农民的事。再到建国以后私人从来没有话语权,一直到互联网的出现,这是段漫长而寂寞的时间。信息话语权被保护与专制起来,筛选与阉割后的知识变成常人所及。
世纪之末的中国互联网兴起,新闻网站的出现加大的信息、新闻的传播速度;但当时的新闻网站的质量。。。。试想当时还新闻网站的从业者,多是难进入报社、杂志社这些门槛比较高的单位。但门槛低、报酬少、低质量是中国互联网新闻的“胎记”,用些吸引人眼球的标题增加流量,现在依旧如此。这个时期很少见有新闻情怀的新闻网站的存在,因为这些人还在传统的报刊杂志就职。
博客时代就是web2.0时代的曙光照来时,每个使用互联网的人都可以产生内容已经是这个时代最诱人的前景。这时期有很多博客网站、博客名人;从业者,有专业的新闻从业者、大多数还是非新闻专业领域的人。这突破了旧有的报纸、杂志的对话语权的垄断,在新闻传播领域里非常具有时代意义。
在博客时代,信息量已经膨胀了很多了,毕竟能发出自己声音的人多了,信息的总量是旧时代的从业者不可想象的。能access信息的手段是搜索引擎、RSS等重要的“咽喉要塞”。
再后来是因为手机移动平台的普及,博客字数多、表达的信息量大,而手机阅读场景非常丰富,大量的短暂的、碎片化的阅读让博客传播起来不甚舒服。在微博微信到来以后就日薄西山了。
微博因为政治原因已经很萧条了,没有高质量、丰富的内容一个平台已经倒掉了。微信不适合观点性表达,微信的隐私权限做的让其不适合博客、微博一样的表达。
还是怀念一本书把一个人淹起来,Kindle这种介于书与电子之间的创新。时代的列车轰隆向前,不是人们找不到更好的信息获取渠道、只是匆忙之间没有了旧时光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