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由于受疫情的影响,不敢外出旅游,这些天一直宅在家里。4日晚间和老伴一起,游览了一下市内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来雁塔”。
来雁塔,坐落在衡阳市北部石鼓区,为中国名塔、雁城三塔(来雁塔与珠珲塔、接龙塔并称雁城三塔)、衡州名胜之一。地处湘江、耒水、蒸水三江交汇处西北部,耒水河口西面、蒸水河口东北方向,湘江边的小山冈上。
来雁塔东与湘江对岸的珠晖塔隔江相望,南与石鼓书院、回雁峰对峙,寓雁有来回,故名为来雁塔。该塔兴建于1581年(明代),目的是用以导航瞭望,类似今日的航标灯塔。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塔塔基为须弥座,垒石而成,塔身用青砖砌成。整个塔体内为楼阁式,共七层,呈八角形,七层、八楞、空心,塔高36米。
塔为密檐式,塔的第一层东南设门,南向拱门上嵌有清朝兵部尚书彭玉麟手书“来雁塔”横额的汉白玉碑。
从第二层起塔身逐级递缩,塔的每层皆设有对称神龛,开两窗四门可凭远眺。塔檐为叠座,下无斗拱,外壁饰石图案。二、三层沿外壁置回廊,边上设石栏。
拱门上有石质龙凤浮雕。外墙塔角角翘吊风铃,习习风来,铃声悠扬,漫步在塔下百余米远,都能听到清脆悦耳的声音,起初我还以为是一群小鸡在草丛中觅食发出的叫声。塔上有铁顶,置相轮。整个塔的结构突出了明代的建筑特点。1983年10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雁塔,原本命名印山塔,因一个偶然的巧遇而更名为“来雁塔”。据来雁塔前光绪六年的一通《塔名记》石碑记载:来雁塔“将置最上一层,适有双雁飞鸣,近其左右回翔”,“时宴客十余席,并间游来观者数百人,群属目焉且瞻望之,皆颇骇讶!以为期时已过小满,不得有雁,而此双飞者则确是雁。”“于是众口谔然,谓其殆有天焉,将锡是塔,以嘉名与,因定其名曰来雁塔。”
这段话的大意是:在修塔的顶部时,有一双大雁飞来,在塔左右徘徊飞翔,当时已是小满过后,按常规是不会有雁飞过。当时在场的人都非常惊奇,认为此塔的落成上合天意,是上天要赐塔名,以示嘉奖,因此就决定将塔定名为“来雁塔”。
徐霞客于崇祯丁丑(公元1637年)春二月,趁入衡阳之便,曾登临来雁塔至五层,极目四眺后,在《徐霞客游记》里有记述,写道:“北惟衡岳最高,其次则西之母雨山,又次则西之大海岭,其余皆岗垅高下,无甚峥嵘。而东南二方圆无际也。”
徐霞客当年游览的线路是 :绿竹庵——回雁峰——大禹碑——来雁塔——雨母山——石鼓书院——钩栏滩——东阳渡——云集潭——新塘站。
明代诗人邓云霄写了一首《衡阳来雁塔》的五言律诗:高标跨鹫岭,危构阚龙宫。三楚冥蒙里,诸天指顾中。檐前低度鸟,槛外倒听风。因悟西来意,观空未是空。
2016年,衡阳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历经沧桑的来雁塔重新进行全面维修,由湖南华侨城全面承接修缮工程。在经过全面深入调研,制订修缮方案后于2019年动工修缮,历时一年多,修缮后的来雁塔于2020年对外开放。
游览时看到,湖南华侨城的地产项目正在建设中,而来雁塔景区修缮后,增置灯光,让北去的湘江西岸璀璨夺目,吸引了不少市民游览,也带动了夜经济。
尽管此地离市中心有数公里,此前在我心目中已是远郊了,以前晚上从未来过此地,甚至连来雁塔景区还是头一回来。但当晚数十家商摊汇集在灯火通明的湘江西岸湖南华侨城区域,商家的广播声、叫卖声,以及小孩们游玩时高兴的戏闹声此起彼伏,响彻在来雁塔的上空。
由于当晚恰逢老天骤然降温,河岸刮着大风,已为花甲之年、身着短衣短裤的我,一时难以抵挡这潇潇秋风的突袭,还没来及仔细游览,便匆匆打道回府,期待下一次白天再游,把周边看过仔细,如有可能一定要登上塔楼远眺市区三江六岸风景,目睹雁城新姿。
这次游览来雁塔,还有一个额外的收获,就是在网上查的来雁塔相关信息时,知道城区还有一个隐藏在高楼大厦之中独特的接龙塔。此前我仅衡阳城区有来雁和珠晖两古塔,对于接龙塔却全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