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弘丹老师出版的第一本书《时间的格局》时候,一上来就被封面上的一句话吸引了:升级人生版本,做知识焦虑时代的清醒者。
从小作文里就会写时间如白驹过隙,匆匆的就流走了。有时候就羡慕爷爷辈很多人,他们一直到老,都简简单单的生活过来。但我们90后这代,经历了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快速更迭,如今知识爆炸,音频短视频连碎片时间都不会放过,互联网大厂洪流中的我们更不可避免的在内卷中焦虑不已。看到弘丹老师这句话的时候,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认认真真的写笔记脉络。以下三点,让我印象深刻:
1、思维重构:
• 首先要有绿灯思维,也就是开放心态。听到新观点的时候,不要先想着怎么反驳和排斥,而是以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吸收,思考怎么样才能运用到自己身上。这点在我职场工作三四年的时候经常遇到,总觉得自己年轻思路开阔,仗着那半瓶子醋的工作经验,会在内心质疑老同志保守的老办法,嫌弃人家效率低,可真正用上自己的“聪明”办法之后,才发现,有时候反而给自己留下了无数看不见的"bug"。比如当年我在人力资源部,领导总是喜欢用各部门领导手动签字的方式来审批文件,我却极力想要推行电子化管理,后来上线办公系统的确是让速度变快了,但我忽略了一点:基层员工和领导之间见面沟通的理由变少了。
• 二是提高深度思考能力,是在书中第一次知道自由书写的方式,每次练习完,都会觉得酣畅淋漓。还有一种方式叫是A4头脑风暴,在一张纸上列一个主题,一分钟内写完,每页40-120字即可。这种方式对整理思路特别有帮助,每写完一页,就感觉把其中一项的“顾虑”放下了,更能安心的去思考下一个主题。
2、投资时间,让每一分钟为未来增值:
• 记录时间。现在已经11月底,回看年初的flag,你完成了多少呢?往年啪啪打脸的时候可太多了。我们的日常总是被各种琐事填充,总觉的时间不够用,可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呢?记录时间,就是在帮助我们做时间复盘,去审视每天的时间安排和实际情况,方便更切实的调整。
• 100小时定律。我们更常听说的一万小时定律,往往在一听到的时候就把人吓跑了,但落实到手边,100小时,完全够让我们养成习惯。常常问问自己,10年后你想变成什么样子?10年后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人呢?
• 自律。这点上,我确实非常惭愧。小时候会把"自律即自由",却总是只看到了自由二字,把自律扔到一边。如果不能做到日日坚持,长期自律,理想的结果,就永远不会出现。
3、高效行动者:
行动力=(伙伴*方法)/目标。
特别赞同弘丹老师说的"唯有梦想,才配让你焦虑,唯有行动,才能解除你的焦虑"。当我们对一件事情害怕的时候,只有一面这种内心的恐惧,立即行动,才能感受到,困难只是“纸老虎”“假想敌”。
那我们的写作来说,完美用到了这个公式,第一节课老师就在让我们思考为什么要写作,这就是通过初心的探索找到目标;
我们的 打卡群、班级群、小组,包括弘丹老师以及我们勤劳的班班、可爱的同学们,处处都是我们的伙伴,陪伴我们一路前行;
方法自然不用细说啦,每天的课程里,弘丹老师细致的教授我们有效的方法;我们由班班带着每天书写和互评便是最直接的行动。整个过程都是在不断提升我们的行动力,打造更高效的行动者。
打破思维定式,开阔格局,合理规划和利用时间,投资在更有价值的方向上,明确目标之后把自己培养为高效行动者,让每一分钟为未来增值,做知识焦虑时代的清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