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多说,直接分享写作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01 内容结构
首先,我们把写文章当成一个目标,在确定了文章主题之后,不要着急写,先把主题拆解,拆解成更容易执行的小目标,拆解之后就是下面图中的样子。
这就是金字塔原理,也是我们常说的总分。有了这个结构,基本上文章的框架就出来了,这样,在写文章的时候,就不会跑题,更不会写着写着,不知道该怎么写了。
需要注意的是,一篇文章,支撑主题的论点,尽量控制在1~5个,这是因为,人在短期内能记住的事情是7±2个。可以把这个数量作为一个参考,但也别被束缚。
比如,你的文章是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别人一些经验,在开始写之前,先整理下有哪些值得分享的经验,对应的经历是什么。整理好后,如果是7条经验,那也没太大问题;如果是14条经验,你就该考虑重新归纳下了。
我个人比较喜欢3条,假设你要写的这篇文章是3条经验,分解目标后,就是下面图中的样式。
这时候,你文章的骨架基本就出来了,但是,因为文章是线性呈现的,需要从上到下阅读,所以,这三条经验不能随便排序,它们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下面就介绍4种逻辑顺序。
02 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也是因果顺序,按照时间的先后排序。
最常用的逻辑顺序就是时间顺序,拿刚才的经验文章为例,可以按照经历发生的先后,对三条经验排序。需要注意的是,因果顺序和时间顺序是一样的,联想一下我们常说的“前因后果”,就很容易明白了。
2.空间顺序:也是结构顺序。
比如你要描写一个人,从鞋子到裤子、到上衣、到头部,最后描述整体感觉,这里面就包含了从下到上,从局部到整体的空间顺序。
或者你要写一份销售报告,报告各个地区的销售情况,可以按照从北到南的地理顺序写。
3.程度顺序:也是重要性顺序
程度顺序在写文章中比较少用,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比如汇报工作要先说重要的事;工作要先做重要的部分;介绍公司成员先从领导开始介绍...
以上3种逻辑顺序都属于归纳法,就是在不同的事物中,找到时间、空间、程度上的联系,然后按照顺序排列。需要注意的是,用归纳法分类排序的时候,要尽量做到不重叠,不遗漏,相互独立,且完全穷尽。
下面介绍第4种逻辑顺序,它属于演绎法。
4.逻辑演绎顺序
即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比如,大前提:蛇是无足的,小前提:此动物不是无足的,结论:所以此动物不是蛇。
再比如著名的“苏格拉底三段论”,大前提:所有人都会死,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结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对于写作来说,很少会用到逻辑演绎顺序,因为逻辑演绎比较烧脑,为了减少读者的负担,建议尽量不用逻辑演绎顺序。
03 序言
组织好了文章的结构,也理清了逻辑顺序,其实已经可以提笔了,但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序言怎么写,也就是文章的开头怎么写。
序言是读者首先看到的,序言好不好,决定了读者是否愿意读下去,所以写序言最重要的是吸引读者注意力,下面说下序言的写法。
1.结论先行
首先,写序言要结论先行,就是,在长篇大论之前,先把主题亮出来。
为什么要结论先行?目的是降低读者的阅读负担,因为读者在看的时候,如果提前知道了结论,那接下来阅读的过程中,就会自动把信息和结论相关联;如果没有提前给出结论,读者会自行的联想,试图找出其中的逻辑,很有可能看了好久,也不知道要表达个啥,这样会加重阅读负担。
2.讲故事:SCQA法则
既然要结论先行,那怎么表达呢?你当然可以开门见山的直接说明主题,但更好的方式是以故事开头,因为人都喜欢听故事,最好是读者熟悉的故事,这样会有代入感。这就要用到一个重要的方法:SCQA法则
S背景(Situation):就是交代一个故事的背景,可能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
C冲突(Complication):冲突不是说两个人打起来了,它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因素,就好比电影里面都会制造一定的冲突,如果没有冲突的话,就会显得平淡。
Q疑问(Question):由冲突自然而然产生的疑问,引发读者的好奇。
A答案(Answer):回答疑问,直接给出答案。
我们直接用案例说明:
背景:目前,整个互联网行业都面临的问题是,人口红利消失,流量成本升高,企业获取流量越来越难。
冲突:但是,A公司的情况则不同,他们在短时间内,用很低的成本,得到了大规模的流量。
疑问:A公司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答案:因为他们在互联网行业里,走进了一片无人区。
这就是一个用SCQA法则写出来的序言,这里面给出的答案,就是接下来要详细论述的主题。
再看一个案例:
背景:我刚刚分手了,
冲突:然而并没有太多的悲伤,
答案:因为学会了放手。
这也是一个简短的序言,你会发现,这里面少了“疑问”,其实SCQA法则并不是固定的SCQA顺序,它可以有多种组合:
标准式: 背景 — 冲突 — 答案
开门见山式:答案 — 背景 — 冲突
突出忧虑式:冲突 — 背景 — 答案
突出信心式:疑问 — 背景 — 冲突 — 答案
无论顺序怎么变,背景、冲突、答案,这三个要素不可缺少,只有“疑问”可以省略。
04 填充内容
序言写完后,正文内容的结构和逻辑也已经整理好了,接下来就是往里面填充内容,到了这一步,怎么组织语言,就只能靠你自己啦。但有一点,文章需要的案例和内容素材,最好在写之前就准备好,这样在写的过程中,就可以专注于组织语言了。
05 结尾
接下来说下文章的结尾。
结尾可以写总结,把文章的要点梳理出来,帮读者重新回顾下,加深印象;还可以用金句结尾,直击心灵;或是一段引发读者思考和行动的话;也可以总结+金句+思考和行动都有。
不知道为什么,你会发现很多文章并没有结尾,但我还是建议写结尾,这不仅仅是在帮读者消化吸收,也是对自己思考的升华,要知道好的金句并不好写,唯有多练习才能越做越好。
总结:
回顾下写文章的步骤:
第一步:拆解文章主题,打磨出文章的内容结构,控制论点数量在1~5个,准备好案例和内容素材。
第二步:用一定的逻辑顺序,把文章的论点串联起来。
第三步:用SCQA法则写序言,引出文章主题。
第四部:按照组织好的结构框架,填充正文内容。
第五步:用总结、金句、思考和行动,写一个完美的结尾。
希望下次再写文章的你,脑海里已经出现了下面这样的画面。
序言(SCQA)
论点1
论据1
论据2
论点2
论据1
论据2
论点3
论据1
论据2
...
结尾
PS:刚建了一个微信群,用于写作交流和分享,如果你也喜欢写作,欢迎加入!
加入方式:搜索公众号:井底一只蛙,关注后,点击菜单中的加入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