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课讲小说。下午2点备课,备到4点30分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坐了好久,身子有些疲倦,在板凳上左右晃悠,有种快坐不住的感觉,心里也产生了难受。那对眯在眼镜后面的像小耗子一般的眼,眨都不眨地盯着电脑屏幕几个小时后,开始瑟的难以睁开了,脑袋里似乎也蒙蒙地响。心里有了烦躁的情绪。此刻,我愣了一下神,才想起来中途忘了休息。这种长时间的“奋斗”,肯定让人受不了,赶紧站起来,攥紧拳头,慢慢伸平双臂,重重叹了一口气,转几圈脑袋,再抬头看看屋顶,好缓解这几个小时疲倦。
快到5点时,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并提前赶到了校区,静静地等着孩子。
小说专题我讲过一次,但对内容的理解仍不太熟悉。同行们肯定都有体会,同样的内容上的次数越多,越熟悉,领悟也就越深。小说专题我准备了三项内容,却因时间只关系讲了一项。
这项内容是“明确三要素,概括情节内容”。简单的开场白后,详细介绍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和环境。给四大名著起了不同的名字,具体解释三要素。比如,用疯狂的猴子给《西游记》命名,这就是典型的人物命名。孩子表示听懂之后,我进入了下个教学环节。
“好的,孩子我们看看第一篇范文《哦,香雪》,从这个标题我们可以看出什么信息。”再让他默读5分钟后,我开始了提问。真没想到,我这一问他愣了神,头微微昂起,眼睛仿佛在看天花板。“嗯,从标题从能看出主人公,情节?还有.....”我的天呀,从他的表情和反应我可以判断出,他肯定忘记了以前的内容。
我赶紧复习了以前的内容,先讲了阅读思路,又讲了解题思路。不停地在黑板上写写画画,我往后一退才发现,这一会功夫,白色的粉笔字便满满占据了整个黑板。我问他是否听得明白,在得到肯定的点头和眼神后,我才开始讲解小说。
我们逐字逐句分析完《哦,得雪》这篇小说后,开始着手概括主要内容。先易后难是我教学采取的方法。我先说小学时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也就是一个人做了什么事,一句话简言之:找出句子的主谓宾。
当然,小说主要内容的概括不能如此简单,要把社会环境加进去,要把人物特点概括出来,要把事件结果写完整,最后加上人物的特征以及作者的情感,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只有按照这样的要求和规范,才能相对完整的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抛出了公式,主要人物+如何+做某事+结果如何。我放慢语速而又一字一字清晰地告诉他:“概括文章的内容,要将故事发生的环境、人物的特点概括出来,还要呈现出文章的主题。”我告诉他,“这篇小说,先找到主谓宾,再扩充特定环境和人物特点。尝试先把环境放第一位,后面再跟上人物特点。”
在我的引导下,孩子找出了主谓宾,又尝试从文中找出特定社会环境,并放在概括内容的最前面,后面跟着人物特点,用以修辞人物。在做某事和结果这块,把相关补语也写上,这样文章的概括会更完整。我让孩子重复一遍概括的内容,好在他基本上能按照我们要求进行回答。
下课后,我把胳膊搭在他的肩膀上,一起走出了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