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介绍一本很好的探索我们生命的意义的书,书中讲了四种荒诞以及面对生命本无意义那我们该如何去过好这一生呢?
问大家一个问题:死亡明明是我们避之不及的,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等待明天?
所以这就是第一种时间的荒诞,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种坐等着未来比现在过得更好的人,他们的口头禅是等今天过去就好了,等毕业了就好了,等结婚了就好了,等生孩子就好了,等娃长大就好了,他们永远活在未来里,活在期待里,觉得未来始终会自然变好。
我们说希望未来更美好,本身不可怕,但可怕的是因为有了那个美好的未来,所以我们停止了一切当下的行动,在停滞中默默等待美好希望自己就实现的这件事儿。
所以这些人总是在相信自己的生活能有起色,但实际上每个阶段都过得不自在。这种逃避的原因其实是因为缺乏活在当下的能力,明天以后等你长大,这种看似充满着希望期盼的词,其实是在紧紧的束缚着他们。
换句话说,人们在为一个对未来的愿景牺牲了当下的生活和行动。我们之前提到的荒诞戏剧的代表作,《等待戈多里》的那两个流浪汉就是这样。他们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当中等待着戈多等不来,他们也放弃了自己当下的生活,这是一个非常可悲的例子。
当然希望这个词在《西西弗神话》整本书里面都是贬义的,加缪觉得人不应该有希望,对于普通人那种好像不知道死亡是一定会来一样,依旧等待着明天的到来,依旧充满着希望的态度。他认为矛盾又荒诞。
说完了时间的荒诞,我们来说说世界的荒诞。
加缪对世界的荒诞的定义是这样的,我们所理解的世界无非是我们事先赋予它的各种形象和图景,只因从此以后,我们再无余力使用这种伎俩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解释这种世界的荒诞,就是在月亮的真相追寻上,我国古人写了那么多描写月亮美好的诗词,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说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结果如今的宇航员成功登月,发现月亮上面什么都没有,月亮的表面甚至有些丑陋,古人对月亮的憧憬和美好的描绘也就完全不成立了。
这个世界用赤裸裸的现实否定了我们过去所有对月亮的幻想,不仅仅是月亮,我们那点有限的知识在世界面前在宇宙面前真的是太微不足道了,很多人毕生奋斗,想弄清楚这个世界,然而一切似乎都是徒劳无功的。因为人类在不断刷新对整个世界的认知,在对宇宙的观测上,几千年以前大家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后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再到后来发现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时候,大家是多么的兴奋。
然而300年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又告诉大家,引力其实是不存在的,再有个几百年有没有可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又被颠覆了呢?
庄子说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我们用有限的生命去追寻无边无际的知识,一边弄得自己精疲力竭,另一边世界的真相和我们认知之间的鸿沟似乎永远也无法填补。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这样辛苦的求知呢?所以这就是第二种世界的荒诞。
第三个是人的荒诞。
加缪发现有时候我们会有一种超脱于人世的疏离感,觉得这个世界和我没有什么关系。就好像看玻璃电话亭里的人打电话,如果听不到他的声音,只看到他在里面比比划划的话,就会觉得他指手划脚的样子真好笑,或者我们去旅游景点玩会感慨人真多。可明明我们自己也是人,但我们在感慨其他那些游客的时候,并不会觉得我也是游客的一员,我和他们不一样,这种对世界的疏离感甚至会导致我们一下子变得冷血无情。
《没有人性》加缪的一篇很有名的小说,局外人的开场就描写的是那种极度冷漠和冷血。
这篇小说的第一句是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最后那一句是我还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看,对我发出仇恨的喊叫声,你看人可以对母亲甚至对自己的死亡都毫不在乎,社会是人组成的,但为什么人会觉得自己这么格格不入,会对其他人这么冷漠无情,这是加缪认为荒诞的第三个地方。
最后一种是死亡的荒诞,这是说其实我们每个人生下来就注定要死亡,这是肯定的事实,没有人能逃避的,但大家都不想死,觉得死是忌讳,是意外,是不能理所当然接受的,这在加缪看来也是一种荒诞的行为。
所以综合上面4点来看,人生的荒诞本质暴露出来了,人生原本毫无意义。很多哲学家们在意识到这个状况的时候,再也无法继续向前推进。他们在追问人生意义的时候,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世界是虚无的,人生确实是没有意义的,然后就停下来了,他们不教我们如何去克服这种虚无感,也不教我们怎么去面对人生,这种没意义,但是加缪并不是这样,所以我们说他的思路和观点非常的珍贵。
加缪一方面充分承认人生和世界的困境,悲剧和重负,一方面不停地告诉人们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这个世界的荒诞,比起对未来充满希望,我们更应该关注当下。
所以从哲学家承担起对世人责任的这一点来说,加缪是一个难得的良师。刚才我们讲了人为什么会感到荒诞的问题,讲到了荒诞的4种类型,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对付这种荒诞?如果人生真的没意义,我们应该怎么选择呢?
这里加缪提到了两种我们需要避免的不对的方式,第一种需要避免的应对方式叫自杀,这个词其实是整本书第一下就抛出来的。
加缪很坦白的承认,我们在世界里能感觉到荒诞的部分,这个世界有时候就是挺让人无语的。那么面对这种荒诞,我们大多数人一个很自然的反应就是觉得活的没劲不值得,然后这种情绪会直接导致一个悲剧,就是自杀。
有人听到这可能会说这本书在谈论自杀是在暗示我们走向歧途吗?并不是这样的,事实上这本书的本质不是辩证人生是否值得一过,而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带着与生俱来的伤痛去生活。
加缪在开篇讨论自杀不是沉迷于自杀本身,而是指向生存的意义。他说如果一个人仅仅因为活着没劲就去自杀,这是对人生的一种侮辱,我们完全还有其他的选择。第二种方式叫做哲学式自杀。很多人认识到人生无意义之后走投无路,把人生意义和希望交给了宗教,希望能够得到解脱。这里不是在否认宗教,而是在探讨除了宗教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应对办法。还有些人选择用肆意享乐或者破罐子破摔这样极端的做法来面对生活,他们觉得反正一切也都是没意义,随便过过就好了,这些都属于哲学式的自杀。
除了这些被认为错误的反应,加缪还提出了4种生活态度,选择了4种认真投入生活的人的类型,那第一种叫唐璜主义。
唐璜是英国作家拜伦笔下的一部文学作品,主人公唐璜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长得是一表人才,因为生性风流被母亲派去欧洲去旅行,旅行途中彷徨,辗转了10来个不同的国家,经历了海上大风暴战争,几次差点都死掉,但是却一路赢得了无数姑娘的心上,到侯爵夫人下到渔家女,都和他发生了爱情,有一些人会由此否认,唐璜认为他自私,滥情是个渣男,但是加缪在这里却认为唐璜的爱情不同于我们认为的爱情,他一次又一次的把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一段又一段的爱情中,他这样做不是因为缺乏爱,而是热情投入的活在当下。
还满怀着穷尽的激情,所以加缪认为唐璜代表的一类人是通过爱的过程而非结果去填充生命的意义,这是一种明知短暂,但是他愿意去认真投入的爱情,所以我们要更多的去爱。
这里不单单指爱情,而是一个广义的爱的概念,更多的是用爱去对抗荒诞的这样一种方式。
第二种类型是演员加缪自己曾经做过演员,他办过剧团,写过剧本,也当过演员。
可以说戏剧在他一生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对演员也有更深刻的感受。
书中一定篇幅讨论这个类型,是因为他了解这个行当,演员的生活我们都知道,就是日复一日的演绎着丰富的现实生活。
在每一次演出里,演员都是不同的人,但是都需要用心投入的去扮演,因为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去尽可能的深入,本不是他们的那些生活。
一些剧本里独一无二的角色里去体现自己的存在。
同时戏剧是一种演员和观众共同参与的一个艺术,一方在演,一方在看,是双方对同一场景产生的默契和认同。所以台上那些辉煌灿烂的生命,那些伟大而炽热的情感,可以深深敲打进观众的心,给人带来启迪。所以对于双方来说,这都是通过尽可能多的体验人生的方式去对抗荒诞。
第三种类型是征服者,这里其实说的是一些能感受到自己力量的人,他们在生活中能认识到精神的伟大,虽然知道光靠自己是很难改造世人改造世界的,也还在努力多一点点,他们也是在用认真投入生活的方式去对抗荒诞。对他们来说,没有哪种命运不是通过藐视困难来战胜自己的。
翻译成我们熟悉的说法叫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句话本身就出自论语,所以孔子就是最好的例子。孔子何尝不知道克己复礼这个任务任重而道远,他明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是很难取得成功,世人也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就被改造,但他还是要周游列国,一丝不苟地坚持做下去,每每如丧家之犬而精神不改。这种明知失败,但我还要去做的态度,就是作为征服者对抗世界荒诞的方式。
所以如果人早晚要走向死亡,以认真投入的态度来投入生活,是加缪赞赏的态度。比如像唐璜一样更多的去爱,像戏剧演员一样扩展生命的无限可能,像征服者一样扩展命运的疆域。
刚才讲到了加缪列出了三种人,在面对荒诞世界的态度,他其实还提到了第四种人,就是创作者,他为此特别设立了一个部分,就是整本书在最后的一个部分荒诞创作。
在这个部分加缪把目光聚焦到了艺术作品创作中来,艺术作品在加缪的心里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比如动人的音乐,唯美的画像,这些艺术作品或许不能真正的把我们的痛苦从脑海里面消除,但是却能让我们的精神,我们的心智得以净化,那些别人走错的路误入的歧途,能通过艺术作品的形式向我们精准的传达,就像苏轼无论他被流放在哪里,环境多么的艰苦,也都不忘记写诗。他有一句夸荔枝美味的著名的诗句叫日带荔枝300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岭南在宋代其实算是非常偏远荒蛮的地方,苏轼其实是被流放在那儿的,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发现了荔枝这样的美味创作佳句来自娱自乐。
加缪把这样的艺术作品概括为一个词叫做荒诞创作。这里对荒诞创作的定义是观察世界,认清荒诞,认真生活。
怎么样辨别一个文学作品是不是属于荒诞创作,加缪设立了荒诞创作的三条标准。
一是客观描述事实,而不是表达观点。二是能反映荒诞和人对荒诞的反抗,而不是描绘幻想或希望。三是不表现为宗教信仰。那么既然寻找真正能帮助我们人类认清荒诞,认真生活的文学作品是这么的难找,加缪给自己设了一道难题,我们是不是能创作出真正的荒诞作品呢?
于是加缪选择了改编了前面我们提到的著名的出自希腊神话的,我们说加缪是很会选故事的,很会警醒人的痛点,为什么这么说?加缪选择改编神话来创作荒诞作品,是因为他觉得神话浓缩了人类最极致的痛苦,所以这种有悲剧意味的故事,比起大圆满的故事,更能帮我们反思人类存在的本质。
所以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西西弗神话这个篇章会觉得眼前一亮,非常的振奋。
本来这个故事在西方已经是由来已久,西西弗日复一日的推石头上山是一个十足的悲剧,但是在这本书里,这个悲壮的故事被赋予了全新的解读,加缪笔下的那个西西弗在推石上山的过程中,不抱希望,却又激情面对,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荒诞人,他深知人生没有意义,所以也不准备拥抱未来,他只是积极的投身当下,义无反顾的去生活,其实就是在反抗荒诞本身。
这篇作品也是整本书的结尾写了这样一段著名的话。这块石头的每一颗粒,这座夜色弥漫的高山上,每道矿石的闪光都单独为它形成一个世界。推石上山这场搏斗本身就足以充实一颗人心,应该想象一下幸福的西西弗。所以读到这儿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这部只有100多页的书在近100年来被历史铭记。
前面我们讲了人为什么感到荒诞,也分别讲了人和艺术应对荒诞的方法,那么在加缪的心里,我们不能自杀,也不能采取哲学上自杀的方式。
我们应该怎样生活?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荒诞?这里加缪提到了三个词,反抗,自由和激情。
前面我们说过这是一本从个人化视角出发的书,这本随笔里涉及的许多荒诞经验都直接来自加缪的人生,那么我们接下来就结合加缪的人生经历来谈谈整本书的这篇核心文章。
加缪的出生其实比较贫寒,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他从小跟着做佣人的母亲在贫民区长大,家里很穷,加缪毕生有一个爱好就是酷爱踢足球。他小时候外祖母经常因为踢球的事情说他因为踢球比较费鞋,会把上学穿的靴子磨坏。
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在一场足球比赛上接受采访,说到曾任守门员脸上还洋溢着自豪,但是加缪在刚成年不久就患上了肺病,这在当时几乎是一种不治之症,这让他再也无法踢足球,生活中也常常因为疾病而感到痛苦,所以要说加缪是从什么时间开始感到人生没有意义,因为生病而刚好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成了一个很糟糕的契机。
尽管加缪身患顽疾,但他从来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贫穷这件事发生在他的童年,不仅仅没有使他心生怨,反而成了一种心灵财富。
所以从加缪的人生经历来看,我们能看到什么呢?首先是前提条件接受我们在世界上诞生,但我们会在一定岁数死去。在活着的日子里,我们会生病,会伤心,会经历各种各样的苦难,会因为日复一日的生活感到枯燥和无聊。面对这些真实发生的事实,我们完全可以去带着伤痛去生活。
就像加缪说的,从来没有一种命运是对人的惩罚,全盘接受命运,意味着确认自己的存在,就算快乐再少,这也是一个阳光和阴影,幸福和荒诞共存的世界,那些贫穷和疾病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但同时也要看到这个世界上依然存在着那些值得珍惜,值得敬畏、值得热爱的事物,我们依然应该勇敢的去爱身边的人和这个世界,就像西西弗抗拒神的旨意,选择留恋人间的时候,对它来说,弧形的海湾,明亮的大海和欢乐的大地就呆在那儿,等待着被人类感受。
有一本书叫《幸福的陷阱》,它里面就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就是很多时候我们痛苦的根源不是因为真的有多痛苦,而是对幸福太执着了,导致有那么一点点不顺,就觉得天要塌了,我怎么那么倒霉而纠正,这种心态的方式叫做接纳承诺疗法,就是首先我们要承认人生就是有那些不如意和无能为力的事,把那些纠结的精力空出来,才能更好的感受美好和欢乐,接受了之后怎么办?
加缪认为我们应该那么前文提到的自杀算是反抗吗?加缪认为自杀这种方式看似通过一种玉石俱焚的方式,把身体和荒诞一起消灭掉了,没有了肉体也就没有了,思想肯定就不存在荒诞了,但是荒诞的问题依然存在,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因为自杀的行为只是完成了最初级别的,对于荒诞的认知,相当于我们承认了认知,人生就是荒诞,而且我们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我没法消灭他,我只会消灭我自己,这算什么反抗,什么才是真正的反抗呢?
加缪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清晰的解释,反抗就是人同自己的茫然不解永恒的对抗,反抗,就是人时时刻刻面对自身。
反抗不是憧憬,反抗不抱希望,而这种反抗将自身的价值给予人生反抗,贯穿人生的始末,恢复了生存的伟大。这就是说我们经常说的那句,真正的勇士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加缪曾在散文集反与正的序言里面说,贫穷对我来说从来不是一种不幸,光明在其中播撒着他的财富,甚至我的反抗也被照亮了,我所经历的贫穷从未教会我怨恨,相反它教会了我某种忠诚和无言的坚韧。
第二个关键词叫自由。之前我们提到过说加缪认为总是习惯于思考未来指望以后如何如何,相信那个时候自己的生活能有所起色,把主动权,但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当下,所以能提供充分的自由,可以无所顾忌,能够体会一种超越通行规则的自由,没有重大的人生意义了,因为前方根本没有伟大的人类使命等着我们去完成。
同时这里还有一层意义是说为生命赋予生命。在很多人看来背的重担的名字叫厄运。诸神是希望西西弗感到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让他感到意义和价值的丧失。纵使西西弗受得起,心中也充满了无可奈何的悲哀。但是加缪笔下的西西弗不同,他不但有毅力和勇气,他还有一份难得的清醒,他知道他的苦难在表面上看还是日复一日的在推石头上山,但他选择把上天的惩罚转化成自己的意愿。
所以整件事情在根本上就发生了变化,我如果必须推石头上山,那么我要以我认可的态度来对待石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西西弗是自由的,并且是带着激情在生活,这一刻属于他自己。
加缪认为正是因为荒诞感剥夺了我们的希望和未来,我们得以在这种有限度的自由中尽情的发挥,像唐璜像演员。
所以这本西西弗神话也可以用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那本书里所说的做一个总结,我们不应该再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应该像那些每时每刻被生活质问的人那样去思考自身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你不应该追问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使命,这个使命是他人。
我们都知道喜剧大师卓别林,他有一部很有名的电影叫摩登时代,卓别林所扮演的工作机械而毫无尽头,以至于在他眼睛里唯一能看到的东西就是那一个个转瞬即过的6角螺帽,结果在查理的生活中一切六角形的东西都遭了殃,因为只要看到六角形的东西,查理都会情不自禁的去拧,最后丧失了一个正常人应该有的心智和情感,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当然电影有所夸张,但这种重复性在现代世界的运转当中在所难免,而我们可以选择不成为卓别林扮演的,我们有着在这种真实的人生处境里,不断寻找自我存在的价值的自由,并在同时让我们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所以请从此刻开始,用你思考和抱怨生活没有意义的时间去做点什么,正因为人生没有意义,所以才需要我们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就像推石上山这场搏斗本身可以充实我们每个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