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磕绊绊中,懵懵懂懂间,时间一晃而去,我已经进入了不惑之年。回顾我的半生,父母给了我一生的富有,他们给了我健康的身体,善良的品性。
漫漫人生路,我们每天都会面临着各种选择,但是影响人生走向的只有关键几步。在我的半生中,这几步对我的影响挺大的。
一、读书让我走出了小山村。
我出生在一个乡下小地方,从我记事起,我几乎没有离开过小镇,偶尔几次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家乡的小县城(去春游、秋游、买衣服什么的)。我在小镇上度过了我的小学、初中时光。
我们那个年代,正是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和信息都还不发达。不像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参加各种的兴趣班,上各种网络课程,看各式各样的书籍,放假期间参加研学营、旅行团或者跟随父母自驾游去了解外面的世界。
小学期间我每天放学后都要帮忙做家务,放假时最大的活动范围就是去同学家串门,帮妈妈干农活。在我的印象中,镇上唯一的一间新华书店卖的图书种类就很有限,我记得只有几种杂志和一些图书,比如:《故事会》、《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我小时候的阅读相当贫乏,更谈不上课外拓展了,初中以前读得最多的是课本,课外读物我只读过《格林童话》和《伊索寓言》。
高中开始我在县城读书,在那里我发现身边的同学都很优秀,也很努力读书。高中阶段我的成绩就显得很一般了,最后高考时我考入了广州的一所二本大学。大学毕业因为我的学分排到前百分之二十,达到了优秀毕业生的行列,所以我有机会留在广州工作。可以说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如果我没有考上大学,我的人生和现在完全不同,我很有可能还在家乡的小县城工作,可能很难进入体制内工作,过着比较奔波的日子。
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对于家庭一般甚至稍差的学生来说,如果人生之路有一条捷径,那么这条捷径便是读书之路。
二.逃离工作岗位,重获新生。
在我工作到第六个年头,由于种种原因,我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我记得当时去办理手续时,工作人员还问我怎么好好的工作不做了,有多少人都千方百计挤破脑袋想要一份我这样稳定的工作。由于当时我年轻气盛,根本就不考虑那么多,我只想逃离当时的工作环境。我执拗地想凭借自己的双手一定能找到饭吃,养活自己。
辞去工作,在闲下来的日子里,我突然感觉到有一份工作是多么幸福的事情。特别是后来,当我攒下的钱越用越少,老公也不再主动给我钱时,想要参加工作的想法就特别强烈,特别怀念有工作的日子。在小孩出生后一个多月,我就开始准备找工作了,经过自己的努力和贵人的帮助,我又重新找到了一份工作,现在看来,这是一件多么正确的选择呀!
在新的单位,刚开始受到别人的排挤,白天干着最累的活,晚上还要带娃,但我还是挺过来了。虽然我现在挣的钱不多,但最起码我的工资足可以养活自己,用钱不用看别人的眼色,能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能够分担家庭的一些开支,还能给父母一些钱。
在现在的工作单位,随着对工作的慢慢熟悉,我感觉工作没有以前那么累了,也能较好地协调好工作中各种关系,合理安排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我还是挺满意现在的这份工作的。至少比其他的妈妈们幸福的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有较多多的时间陪伴他,照顾他。在不同的工作岗位,我的见识和成长也不同,人生路上,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风景。
三、阅读点亮我的人生。
虽然我喜欢阅读,在大学和高中时也恶补不少好书,但是参加工作后由于忙于应付工作中的事务,特别是孩子出生后,工作、家庭、孩子这几座大山占用了我很多的时间,我很少阅读。
直到有一天,单位要求我们共读一本书,然后完成读书笔记。这本书的书名我不太记得了,但正是这本书,重新唤醒了我对书的渴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途径唯有不断的阅读和学习。
后来,在工作之余,我又重拾书本,各种各样感兴趣的书本我都会涉猎一些。通过这几年持续的阅读,让我的专业理论有了很大的提升,此外我学还习到了很多科学育儿和家庭教育的知识。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我不阅读,每天回来就是埋头于家务和孩子之间,有空的时候刷刷手机、看看八卦新闻,我的内心一定是空虚的,我的眼界一定是狭隘的,阅读就像一盏明灯,点亮了我的人生之路。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除了要坚持不间断的高质量的输入外,还需要在输出方面多下功夫,按照Peter老师介绍的写作技巧多练习,多思考。争取早一天能把自己的人生感悟,把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通过文字把它们记录下来,通过输出文字,更好认识自己、认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