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成为火,渴望的到风的吹拂”

读《反脆弱》一


在这本《反脆弱》中,作者提出了很多新概念,与在数学中根据某个原理创造概念的过程不同,本书中的新概念,往往是作者总结社会中常见的现象之后,发现没有合适的词汇来表达,才不得不原创词汇或者概念。

比如说“反脆弱”,我们很了解脆弱的含义,比如说玻璃杯,受到外力就容易破碎,无法保持原样。我们通常认为,脆弱的反义词是“强韧”,也就是不容易打碎,其实不对,还有更进一步的特征,那就是“越被打击越坚硬”,打击反而加强了它的某种特性。

比如说蜡烛,风会吹灭它,但若是火,风只会使它更强大。这就是“反脆弱"。

同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所熟悉的橡皮泥、海绵、弹簧等等,虽然它们受力后能够恢复原样,但却并不具备“反脆弱”性。

复原力不是“反脆弱”的根本特征,复原之后更加强大,这才是核心。

有些人受到创伤后,他们不仅可以重新振作起来,反而能够超越自我,创造更大的价值。

就像霍金,瘫痪的身体无法限制他翱翔的思维,更是写出了《时间简史》这样的著作。

再比如张含韵,早年黑料缠身,而后凭借自己的声音实力惊艳复出。

也许有人会问,知道这个概念有什么用?难道我们要刻意去承受重大打击吗?普通人能够运用到这个原理吗?

下一篇文章,我们要了解一个普遍性的误区“领域依赖性”,以及“反脆弱”是如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作用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