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公司,是不是都在宣扬多劳多得的精神,这种理念和方式的确对那些努力的员工是很惠及的,那么对于部分公司制定的末位淘汰制,你怎么看呢?是不是一开始觉得挺合理的?仔细乡下你会发现超级不爽,因为这个制度逃离了劳动保护法的范畴内,这个对于咱们员工是很大的威胁,因为这样做就没有了任何保障。举个例子让大家理解一下为什么没有保障:当你刚入职公司的时候好不容易转正了,终于当上正式员工了,那么公司考核我们是很正常的,影响的只是当月收入,哪怕这份工作最后我真的不能胜任,公司辞退我的方式,和我接触劳动关系。这个也可以理解,怕就怕如果这家公司实行了末位淘汰制,你也签字认可,在这种制度下,谁都有可能变成末位,那么被公司正大光明地开除,记住哦,这两者是有巨大差别的,不能胜任的正规劳动合同一定要给予辞退赔偿金,而末位淘汰制是无任何补偿的开除,当你没法理解这两者的区别的时候,以为都一样。那么公司就占大便宜了。这两者是不能划等号的,不能胜任=无法或不具备完成基本的工作任务或能力,末位淘汰=没有完成公司阶段性的任务目标。
比如我之前在一家金融公司上班,这个行业最会玩人海战术,那会除了网络营销,更多的业务还是要看业务员打电话找客户,公司是按照阿米巴管理模式,有近30条组,每个组的主管既管人力,又管招聘。每日公司进出应聘的人数有几十上百个,去人事部办理入职的,培训新员工的,公司本身有几百人,那场面就像去到菜市场一样热闹。那时候不知道怎么坚持下来并且去适应的。公司的文化制度和标准化让整个流程像流水线。我当时就纳闷,那么都人每天来面试办理入职,同时也看到很多老员工离职,人事部不累吗?算工资的人估计得累死吧。按照劳动法规定,员工办理入职去到公司上班,哪怕一天坐在那学习,没干什么事,工资也是要给足一天的。没想到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些公司设计了如此之多的职场游戏规则,比如说有责任底薪、实习期培训,七天试岗期、还有我们今天讲的末位淘汰制。这些规则都不受法律认可,不属于劳动法规定范围,或者签订的有效条款。公司最大的受益就是开除不赔偿、甚至免费用人。
每个月都会有人度过7天无偿试岗期,那么人事部也想从那些转正的员工里面,再淘汰一些不合适的人,于是就有末位淘汰制度的推出。刚开始过程很恐怖,可以说是谈虎色变,人人自危,经常有人撞单,抢单,谁有本事拿下就属于谁的。不管怎么抢还是属于公司的。第一个季度就有10人在末位淘汰名单上,更多的人是没有开单,没有拿到底薪,辛苦了几个月,没有拿到任何工资,只恨当初看上公司开的所谓的20%-50%的高提成。这些人只能接受游戏规则,甚至离职表都没填就没来公司上班了。这样的工作如果连续几个月没有任何收入,会让人很沮丧,让接下来一段时间都不能振奋起来。也有不服气的,不接受这样的制度,因为他们觉得没有违反任何公司制度,公司拿他们没办法,最后如何处理就不知道了。
一、为何员工知道公司违法依然选择沉默?
现在这些公司实施这些制度无非就是利用几点
1、欺负员工不懂劳动法,骗几个算几个,骗不了就私下解决,公司就看准员工虽然知道公司违法,也会选择沉默和妥协。
2、公司强势的后台和高提成的诱惑。这就助涨了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做法。
如果你在的公司提出了这样的制度,为了不让自己吃亏,你一定要一开始就勇敢地拒绝,哪怕得罪公司。
二、哪些人会拥护和支持末位淘汰呢?
1、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这些人有可能也仅是个过客而已,谁都不想得罪公司,还是管好眼前业绩为优先第一要务。管理上也就是搞一刀切,这种制度从长远来说,治标不治本,甚至还会引起内斗,还会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
2、那些创业型公司和高速发展的中小企业非常钟爱这样的模式,一家稳定的公司一定不会用这样的末位淘汰制。
三、公司玩套路,耍流氓
大家都知道末位并不代表人家的能力就很差,很多非常优秀的业务人员并不是一帆风顺,每个月都当销冠,他们也有失利的时候,不可能每个月都如鱼得水。末位的员工可以鼓励激励,为什么要一刀切让他们离开公司呢?如果改成末位惩罚,并匹配相关的激励措施,既有惩罚,又有奖励,你末位没关系惩罚你之后,下个月我有奖励制度,你得拼回来,这样才显得公平,否则就是玩套路,直接开出末位的就是耍流氓。
四、遇到这种制度如何看待这些公司的游戏规则。
1、明确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哪些?
2、勇敢地对公司说不,不要被公司牵着走
3、让公司明白你具备斗争的权利和条件
4、和其他员工联合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