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介意我的画作会被毁掉
我在乎的是它存在的那段时间
所包含的意义
曾经轰动一时,作于上海康定路600弄断壁残垣上的墙画早已被摧毁,但这并不妨碍他继续画下去。这一次他出现在上海枫泾。金色的头发,高耸的鼻梁,深邃的眼窝,明显异于当地人的长相在人群中格外醒目。此刻他正在为墙上所绘儿童的衣服着色,暗紫为底,点缀以浅黄色的小花瓣。在完善了局部细节后,这幅墙画便完整呈现在人们眼前,而他的黑色夹克,灰色牛仔裤和运动鞋已落满星星点点的漆渍。
间或有当地人或游客涌过来围观、拍照,有人纯粹觉得这事儿新鲜,有人好奇他画的内容。也有人一眼就认出了他,因为在去年的1月份,他在康定路600弄的废墟之间留下的数幅墙画作品曾在上海掀起一阵热潮。执笔作画的女孩,侧身熟睡的少女,漂浮于树木间的女孩……在砖瓦横陈的拆迁地段,这些带着些许忧伤又不乏童趣,融合了法国文化和中国传统诗词的作品,让这个承载着老上海人童年记忆的老街区在被夷为平地前的最后一刻焕发着光亮。
在此之前,这位来自法国的街头艺术家Julien "Seth" Malland,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留下了他的墙画作品。你可以称他为柒先生,因为Seth在法语中与“7”的发音相似,从1990年开始他便以“Seth”为艺名在巴黎20区涂鸦。那时他只是同朋友们一起在废墟间画画,只称得上是小试身手的涂鸦。直至2003年,Seth开始全球旅行,在那些当地生活气息浓厚的异国街区里,他尝试着与当地居民交流,并在街头巷尾中寻找创作灵感,最终将这些感受到的故事用画笔呈现在一堵堵墙面上,生动而寓意丰富。
从巴黎到印度尼西亚,从马达加斯加到罗马,从乌克兰到柬埔寨,从上海到台湾,Seth每到一处,都试图融入当地,并将当地特色元素融于自己的墙画创作中,因而这些洋溢着个人情感的画作总能触发众人的共鸣。在印度尼西亚,一次火山爆发吞噬了整个村庄,他就和村里的姑娘们一同在废墟间作画,这样的相遇是如此难能可贵,以至于Seth在此后会以一种不同以往的角度审视一幅作品,在创作时也更加注重与人群的交流。
43岁的Seth,童心未泯,而他的每幅墙画几乎都以孩童为主角,在他眼里,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孩子,他想透过孩子的视角促使人思考,因而这些看似童稚的脸庞总能触动成年人的内心深处。这次在上海枫泾古镇的创作也不例外,他在空旷的田野间画下一个双马尾女孩的背影,在桃花盛放的桃园中描画撑着油纸伞身着桃花裙枕手而眠的桃花姑娘,在老旧的杂货店描绘相拥而坐的一对天真孩童,在碧水流动的河岸绘出相视而立的少男少女。
他与这座古镇相遇的方式,带着法式浪漫,并毫不违和地和中国的诗意连结在一起。在一株百年老银杏前,他和当地年轻的书法家一起创作了头戴斗笠、身着布衣提笔作诗的男孩。在河畔,他同农民画家合作的侧卧少女枕河酣眠。偶然间路过的老奶奶手上的袖套花色,用到了姑娘的衣服上,后来老奶奶经过此处总要多看上几眼。当地特色方糕里的桂花也变成了衣服的花纹,那些破旧的窗子和屋檐也与他的画作浑然一体,他总是能将不经意间的发现完美地融于自己的墙画中,带着浓烈的当地气息。
一个法国人来到中国,深入异国他乡的街头巷尾,在与当地人的交流中汲取灵感,并透过孩童的眼光来审视世界,创作出的街头艺术作品带着强烈的文化印记,如同在土壤中生长出来一般,让人们在欣赏美的同时反思社会现实。这种转瞬即逝的街头艺术,诠释了艺术的价值。还在短暂存留的时间里,给予人以无限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