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用户提问:李松蔚老师的积极赋义到底要怎样运用实践。
回答:我理解的积极赋义是指用积极的视角看待孩子,我们眼里的孩子的每一个问题,其实都可以是积极的,但这样会不会有问题啊,有些的确可以看成是积极的,比如孩子不听话,那我可以理解成孩子很有主见。但有些明明就是孩子的问题,我还要积极看待,那是不是说父母就不用管了吗?
不是的,该纠正的还是要纠正,针对第2种情况,积极赋义就需要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这种孩子这种行为方式的好,然后才能知道改变的难点是什么,最后才能改变它。
WHAT?
什么是积极赋义,我理解的积极赋义就是用积极的视角看待事物。第一点是正反面转换,比如黑的反面是白,劣势也可以好好利用然后变成一种优势,孩子自卑的反面是孩子对自己期待比较高;第二点就是想想一种行为的好处是什么,了解了好处,也就找到了改变这种行为的难点。
WHY?
为什么要积极赋义呢,避免我们因此产生的一系列负面的情绪,避免我们的大脑进入被情绪绑架的那个频道,继而批评孩子,责骂孩子,然后呢再来理解孩子,肯定孩子,接纳孩子,挖掘孩子的内心,最后我们再来想办法改变他的行动。
HOW?
怎样应用呢?积极赋义只是一种视角的转换,生活中的我们需要经常锻炼这种思维习惯。应用上呢就是任何你觉得有问题的东西我们都可以来积极地想。
比如:
孩子打游戏---孩子可能是在追求一种快感
孩子骂人---孩子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愤怒
孩子偷东西--孩子很想要那个东西,但是害怕被拒绝,所以就用偷。
孩子在地上打滚---孩子就是在想要说服我们按照他说的做,但是不知道怎么表达。
老板很挑剔---说明老板做事情要求十全十美
老公很忙---说明老公的事业在上升期
孩子很自卑--因为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那说明孩子对自己的期待还比较高。
积极赋义的好处呢就是阻挡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进入情绪层面,让我们开启理智层面去解决问题。
孩子自卑,我们可以顺着想孩子对自己要求比较高这个方向考虑,然后呢帮助孩子去解决怎样满足他对自己的预期的这个问题。这里应用的是积极赋义的第一点,正反面转换。
孩子偷东西,我们应该去想孩子偷东西这种行为背后的好处是什么,因为偷东西对孩子来说可以直接达到自己想要那个东西的目的。这说明可能孩子会觉得如果自己说要那个东西,可能父母不会同意,会觉得她在乱花钱等等,然后反思是不是自己平时对孩子的管束太严。给予她更多的关爱,告诉她偷东西不好,自然而然,小孩就不会再去偷。这里运用了积极赋义的第2种思路,找到这样做的好处,然后也就知道了改正这个问题的难点,接着也就有了行动。
错误的做法是,责骂孩子,你怎么会这样,我怎么生出了你这麽个孩子,居然偷东西等等。总而言之,都是你的错,你很让我失望。这样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有可能还会强化这个问题,然后进入你和孩子进入警察抓小偷的模式当中。
很多时候面对孩子的问题,第一反应我们都很愤怒。孩子的有些问题反复出现,可能开始我们还能有耐心,后来就失去了耐心,进入了情绪层面。但这样无法解决问题,我们还是要直面它,而开启直面问题的第一步就是积极地看待它,然后呢我们才能从情绪中走出来,才能站到孩子的视角,理解他,即便刚开始不理解,也可以通过真诚地询问来试图理解孩子,最后尝试影响孩子,最后如果没有按照自己的预期改变孩子,那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对孩子的行为已经有了积极的认识和理解。所以也不必要非要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因为孩子这样做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