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我的人生在2015-2016年划分一下。为什么呢?因为那两年我做了一个重大决定。
2016年之前的故事下次再说~
2015年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就是结束六年自己创业+全职妈妈的状态重返职场。当时离开职场六年对自己未来到底要做什么迷茫也恐惧。找了很多人聊上了很多身心灵的课最终也没答案。
在一次瑜伽冥想过程中我看到自己在职场中的样子,毅然决定重回职场。
过程并不顺利,之前每天送完老大送老二,决定工作后将没办法继续全职陪伴。老大说妈妈你以后不能接送我上学啦?我说是的,妈妈想要有自己的工作,他一脸怅然。重回职场做什么工作呢?猎头让我重回外企,我内心的声音告诉我不想回去。我形容那种感觉是,绝望的安稳。我甚至知道我60岁退休前每天工作的内容、每天中午和同事探讨的话题、每年去哪里度假。我就坚决不想再回到那样的工作状态中,一眼可以看到未来的感觉与我而言好可怕。
一个好奇心我跟一个身心灵沙龙的同学问她的工作,因为她的状态吸引到了我,很轻松很自由的感觉。然后好奇心又驱动我参加了一次事业说明会,之后我就开始思考这个从未想过会涉足的行业。
记得很清楚的是,当时MetLife的办公地址就在我10年前工作的公司旁边,我站在10年前经常路过十字路口,面临着又一次选择,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然而我并没有第一时间决定加入,而是当了一年的逃兵,逃回自己熟悉的供应链做咨询工作。一年后发现虽然喜欢咨询工作,但是还是没办法兼顾到家庭。然后又回到那个熟悉的人民广场街角的十字路口,这一次选择了保险行业。
我是一个看起来很理性的人,然而实际上我所有的决定都是靠直觉靠感觉。并且自己决定的事谁也没办法让我改变决定。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地我就踏上这条全新寿险之旅。哈哈其实现在看过来这个过程是在跟原来的自己告别,虽然这个告别过程并不轻松愉快。
接下来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对自己的不相信,刚入职团队老大就怂恿我挑战每周签三单,我一听这是mission impossible啊 没有答应他,因为内心不相信自己一个没有销售经验内心高冷的人可以接受这个挑战。那种感觉是让一个带着游泳圈战战兢兢不会游泳的人从悬崖上跳进水里,已经是豁上去了,完了你还让她把游泳圈拿掉。这太恐怖了。
然而能说服自己的只有自己。接下来有一天我自己开着车在高架上,突然脑子里进来一句话:于芳,如果你不行你觉得谁行呢?我当时就愣住了这声音哪里来的?第二秒就想:对啊,如果我一个当年排除万难坚持来上海读书的乡下丫头不行,谁行呢?如果我一个自己在上海工作十几年,全靠自己打拼进入外企随后辞职自己创业的姑娘不行,谁行呢?如果我一个敢生两个儿子的妈妈不行,谁行呢?
虽然有点自负但我告诉自己至少我可以试一试,人生没有什么事情是你没做就可以去下结论的。所以我开始了我的3W之路,虽然在12周后之后我依然决定停下来,但是感谢这12周带给我的成长。直到回来我又走1W之路,我都感谢寿险行业给我带来的节奏感。能找到自己的节奏并坚持这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这个过程虽然有诸多不易,数次想放弃,感谢自己坚持下来了。喜欢那句放弃很容易,但坚持更酷。
寿险销售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开始重新认识自己。我开始思索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工作?开始思索自己的使命。我想在这个行业做一个市场教育者,普及正确的保险理念,这是一个有太多误解的行业。
往回看我的职业历程,我发现我做的都是开创性的工作,一个公司从代表处开始搭建构架整个供应链系统到发展成几百人上千的大公司,我就离开;包括自己创业,一切渠道流程稳定后,我就离开了。以前一直以为有很多客观原因,后来才发现都是自己的选择。
寿险行业走过4年,慢慢地发现自己的潜力和自己的盲区。我想未来我会是个分享者,一条未知的路去探索走过,一次次穿越生命的障碍之后再去分享给同频的人。让每个人看到自己内在的力量或许是我未来的方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