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临睡前整理孩子们的书,终于看完了张乐平彩色漫画版的《三毛流浪记》。
这么多年喜欢三毛,却连三毛的诞生都没看过实在说不过去。但小时候漫画可是真买不到。那时在电视上看的《三毛流浪记》还有一些印象,黑白画面更觉三毛很可怜。
今天第一次看原作被感动了,尤其在三毛经受了那么多人间苦楚后,有次他看到邻家婴儿被母亲亲昵抱着,不禁泪流满面做梦梦到了自己的母亲,就是这一章《人皆有母》看得我鼻子酸酸的。
人皆有母,并不仅仅是说人人都有母亲,而是说我们要把别人当人子看,要学会爱别人尊重别人。这是朴实的爱的智慧,也是孟子说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翻阅并不十分太厚的漫画,真的是笑中带泪,发生在上个世纪的事放在眼前似乎依然可以看得见过去的影子。有些事情从来没有变,比如恃强凌弱、欺软怕硬、嫌贫爱富、欺上瞒下、作威作福,人的劣根性依然没改。但是这本书可贵的地方就在于那些卑微可怜处所散发出的人性的光辉。比如三毛的正直勇敢,路见不平拔拳相助,尽管不小心伤了自己人。正是他的见义勇为让他短暂有了一个家,短暂上学得到了一点家庭的温暖。可惜因为火灾,他们不得不分离了。
从小无父无母孤苦伶仃的他于是做起了擦皮鞋的工作,可惜后来钱还是被枪了;拉黄包车,他小小的个子怎么能行呢?力不能胜钱也被偷。好不容易去了一个私人印刷厂当学徒。这个多多少少与作者自身经历有一点关系。1910年张乐平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教师家庭,小学毕业就离家当学徒了。小小年纪自然是体会了很多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所以他笔下的三毛也有一丝他生活的影子。
三毛当学徒的时候吃的是残羹冷炙,住的是老鼠乱窜的楼梯底间,干的是没有喘息的洗衣做饭烧火看孩子,还要送一大摞印刷好的报纸。这些活别说一个孩子就是大人干也往往马不停蹄顾此失彼。难得的时间偷看了一本书结果不小心撕坏还挨了打。幸好人间自有真情在,有个伙计给了他自己的旧衣服,他自己改了改穿。以后又流浪因为拾金不昧,好心人买了件绿色毛衣给他。
尽管他几乎是一无所有,可是见到比他更穷苦的流浪儿,他也舍得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来给他们穿。这就是三毛之所以高尚的地方。即使自己有半个馒头也会分给比自己更饥肠辘辘的人。这是不经世故的天真,是难能可贵的纯洁。
与三毛苦难生活形成强烈对比的自然就是那时候上海富人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连宠物都是有仆人的穿棉衣的,而穷人流浪儿只能用报纸取暖,喝凉水填饱肚子。外面天寒地衣不蔽体,室内啤酒烧鸡热气腾腾。贫富对比给人的震撼一目了然,触目惊心。
这样一部漫画作品是如何成为经典的呢?我想也许不仅因为它的敢于揭露现实,鞭挞现实,控诉不合理的这个社会,也因为它里面包含了很多爱的种子,爱的萌芽。这爱洗涤了人心灵的污垢,让我们在看见世俗污浊的同时还葆有一丝纯真和敏感,就像最最无助的三毛掉入丐帮小偷群,被引入歧途,但是初心不改,自己的善良本性不改。不忍心去偷别人的东西,不愿意做违背自己本心的事,即使因此被赶出丐帮再次无家可归也保持了那最后的倔强和纯真。
我想三毛的这种意志坚强,乐观开朗,相信未来光明的个性也正是感动现实中的三毛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