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对讽刺、幽默的写作手法运用娴熟自如,《毒笑小说》中的故事短小精悍,充满黑色幽默,具有深刻的讽刺意义,每篇读完都能不禁叫人深思。
《毒笑小说》表面上看是讽刺日本社会的畸形怪状,但细细品味之后你会发现,它是现实社会的加长版笑话集。似乎在东野眼里,日本就是个从骨子里自相矛盾、无药可救的社会,既不被外部理解,也不被内部认同,既然身在其中无法摆脱……于是乎,这个天才作家一闪念就有了“干脆恶毒调侃一把”的念头。
本小说中的有中篇和短篇,个人觉得篇篇精彩。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侧重点,不仅写出了人性的弱点 ,也道出了生活的真相——生活就是各种无奈的集合体,人们之所以能快乐地生活,是因为善于遗忘。
当我们习惯把阴暗面多拿出来晒晒太阳,生活才能真正接近美好。
讽刺,看似是一种写作手法,但个人认为“讽刺”是敢于把生活剥去外壳,把那些我们不愿意拿来示人的地方,暴露在阳光下。因为无论你承认与否,它才是生活本来的面目。
读《毒笑小说》中的《绑架天国》,发笑之余陷入了思考,思考的点是关于写小说的问题:
这世间有一个人人都会,却并非人人都能的事,是什么事呢,那就是读小说和写小说。
我不知道东野圭吾读了多少小说,才能具有如此清奇的脑洞,写出令读者发笑还能令人深入思考的小说。
读他的小说,不仅会有一种自己知识面太窄的错觉,还经常会有不由自主的冷颤。每当看到作者披露人性的阴暗面,总会不由自主反思。虽然“我们”都可能是小说中的人,但当“我们”明白生活本来的面目就是如此时,那种不寒而栗的感觉才会慢慢褪去。之后才会懂得什么叫“小说来源于生活,却升华于生活”。
比如《怪诞小说》中因为担心房价下跌而产生的抛尸故事,虽然荒唐但行为背后的原因触人思考。而于东野圭吾来说,写这样的小说,不仅仅需要一个人灵感,更需要对人性足够了解,对小说需要的素材有足够的把握,足够清楚读者喜好,并且能够很好地架构好这篇小说。写小说,看似准入门槛特别低的职业,但恐怕只有真正进入这一行以后才会明白,这行也不是那么容易。
在《绑架天国》中,作者必须要熟知侦察与反侦察的相关内容,更要给这个平日比较枯燥的知识点,加入读者喜欢的佐料,才能让这篇小说既具有可读性,又具有讽刺性。
而,当下幼儿园小朋友身上的问题,富人的“炫富”行为导致的问题,老年人“老无所乐”的问题,都是令小说充满可读性的最佳佐料。而这样的素材选择,更是迎合了“老中少”三个不同阶层的阅读兴趣,这样的素材选择,不可谓不妙。
读东野圭吾的小说后才明白,写小说,素材是基石,资料是混凝土,逻辑结构是框架,文字功底是装饰,阅历和智慧是软装……
想要写好小说,需要修炼的东西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