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除夕。
不同的人读这句话的口气不同。老人是阖家团圆的欣慰,中年人是岁月飞逝的感叹,孩童是美食红包的欢呼雀跃——然而不管是什么年龄段的人,近年似都不约而同地抱怨:过年没意思了。
为什么呢?
物质极大丰富,美食不再难得,反而每到过年,成堆的食物堆在餐厅、厨房、客厅的茶几上,一天到晚,做饭、吃饭、做饭、吃饭,没意思;娱乐极大丰富,商场、影院、游乐场,却都在过年期间关门,小孩子尚可拿了鞭炮烟花在院里玩耍,大一点的就只剩一遍、一遍、又一遍地看春晚了;通讯极大便捷,不久之前的时代,一家人聚在一起极为不易,而现在几乎天天QQ、微信、电话、视频地沟通着,见了面也还是那些平日里说尽了的话,没甚仪式感……
可是,虽然嘴上说着,我们还是认真地过着年啊。
一进腊月,我们再懒散的脚步也渐渐坚实了起来,因为我们正要走向的,是中国传统中一年的顶峰。随着除夕一天天地近了,我们喝腊八粥、灌腊肠、送灶神爷、备年夜饭……终于,满身疲倦,却心满意足地给推到了桌前。
有点意思。
年复一年,我们重复着这些烦烦索索、却绵绵延延传了千年的仪式,说没半点厌倦是假的。然而我想,虽然那花花绿绿的衣服不见得真讨我们欢心,但那是为图个新气象专门做下的。
虽然那满桌的年夜饭可能比不上自己喜欢的那家饭店的菜,但那一道道保留节目带着自己的寓意,从记忆深处一路走来时,家的安全感,分外真实。
虽然熟的不熟的七大姑八大姨热烈的谈话不见得真让我们感兴趣,但听他们将这一年的家长里短尽数数来,看着这个自己或欢喜或抑郁的一年,在别人的世界里另有酸甜苦辣,值此告别之际,内心,对这将逝的、或喜或悲的一年,也更柔软了吧。
“虽说过去不能一刀切断,然日月都能翻新,何况生计?为人在世,信心是不可思议的力量。小时候的春节,也是这般不可思议。”成人后,一年里可能有太多变数。但是除夕,就像记忆迷宫的起点,虽然陈旧得让人有点生厌,但正是那股不变的、使人心安的力量,在每一年的伊始,为我们主持仪式,然后整装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