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施压,引导业务发展
案例:
某校长上任之初,了解了学校中层干部的现状,他发现中层干部兢兢业业,勤奋肯干,但专业发展乏力,市骨干教师比例偏低。于是在中层干部中召开了骨干提升推进会,向中层提出目标要求:甲干部积极开设市级公开课,争取在市优质课比赛中获奖;乙干部写好论文后让校长先期阅读,每学期争取发表两篇以上论文。在校长的“威逼利诱”下,甲干部很高兴地拿到了优质课证书,乙干部则思考颇丰,把教学做法、管理经验变成了一篇篇论文,姓名时不时出现在报刊上。两年后,中层干部中,一人成为市级带头人,一人成为区名师,多人成为市级能手。
思考:
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中层干部的业务发展在学校管理中非常重要,对其他教师的进步起着直接的带头示范作用。这样看来,校长对中层干部的专业发展过程进行直接“干预”和“影响”十分必要。校长在想方设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要尽心竭力引导、培养好中层干部,关注中层干部的成长需求,积极为每个中层干部设置就近发展区,合理施压,促使他们明确目标,跳一跳摘果子,提升中层干部的业务水平。要千方百计为中层干部争取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让他们在校内和一线教师同台竞技,也可以作为学校代表隆重推出,在各自管理的条线对接市、片教研活动等。中层干部在学校里是认真做事的人,引导他们业务发展,是有为校长助人成功的魅力所在。
多方交流,引导正向情感
案例:
某校长十分注意和中层干部进行沟通研讨,时不时地和中层讨论这讨论那。还经常深入中层干部的家庭,交流慰问。一个周六上午,这位校长和其他班子成员来到德育主任家。这位中层家里是四代同堂,看到校长来访,老人们忙搬凳泡茶,热情招呼。当着几位老人的面,校长把德育主任在省比赛中获得的微课竞赛奖状颁发给他,并向老人们汇报了这位中层干部在学校的优秀表现,感谢老人为学校培养了一位好干部。这位中层干部的爷爷听后,脸上绽开了笑容,连声说道:“谢谢校长,谢谢学校!”同时又对孩子说:“要好好工作,不辜负校长的期望。”屋子里洋溢着积极上进而又欢乐喜悦的气氛。
思考:
在如何有效激起中层干部的积极性方面,校长除了在学校和中层干部交流,还可以有多种形式。校长家访,在直接面对其家属的同时,能够“广而告之”中层干部的荣誉及其突出表现,也能够深入地了解其家庭情况,以更好地为他们排忧解难,鼓舞他们奋发向上。事实上,中层干部上意下达、下情上传的特殊位置,决定了他们心理上可能有落差,而且工作琐碎,难免产生情绪,这就需要及时疏导。校长走进中层干部的家,喝一杯热茶,听听他们的需求、困惑以及对学校发展的建议,这样的“听”来得真切而自然,这样的“听”更能显出尊重,使校长和中层干部在积极和谐的氛围中相互理解、相互接纳,促进学校工作顺利推进。
留出空白,引导管理磨练
案例:
早晨,学生陆续到校,时间有先有后,教室里也总是乱哄哄的,个别学生大吵大闹,有的还抄袭作业。发现这种现象,校长不动声色,召集几位中层干部开会研究,请他们想办法、出点子:“早晨教室里乱哄哄,请大家想想办法。”在校长的引导下,几位中层干部想出了好几种办法,还对怎样实施提出了要求。这位校长静静地听着,不时颔首赞许。最后他说:“我有点不知所措,想不出办法,但你们的办法很好。就照你们的办法做吧。”得到校长的肯定,中层干部精神振奋,第二天就落实并行动了。
思考:
在学校管理中,多数校长都是管理的行家里手。但是,如果在工作中不让中层参与思考决策,只是执行落实,有时会造成工作开展的缓慢。因此,校长要放下架子,要留出空白,给中层干部以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思索出管理的良方,在管理实践中锻炼才智。事实上,校长对某些事情的“无能”,对管理办法的“求救”,能最大限度地引导中层干部用心思考。有时,校长特意留出任务,让中层干部接手这个“空白”,全面负责某一项工作,能激励中层干部独挡一面,创新工作思路,在具体管理实践中磨练。这样,既体现了校长对中层干部的尊重,充分挖掘创造力,也让中层干部为自己的决策承担责任。
务实表率,引导实践行动
案例:
一位校长到一所学校履新。新学期开始,校长就要求教务主任给他安排好初三数学教学的课务。教务主任劝道:“校长事情多,每周上初一两节劳技课吧。以前校长也是这样的!”校长先是疑惑地盯着教务主任,而后语气坚决地说:“我上一个毕业班数学吧!”看到校长的态度,教务主任也不再说什么。第二天,校长上毕业班数学的消息在校园传开了。一位中层干部意味深长地说:“好久没看到正职校长上考试科目了!”后来,一些原本想脱离一线的中层干部也一边管理、一边进课堂教学了。
思考:
虽然校长是学校的领航者、领路人,但校长首先应该是一个教师、一个教育者。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求中层干部做到的,校长自己首先要做到。校长的表率能引领中层干部在繁忙的工作实践中认真管理,做出成效。试想,校长不上讲台授课、不进教室听课,在开会时却大谈特谈课改的理念和操作,教务主任和其他中层干部能信服吗?校长不研究课题、不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却要求教师注重科研、发表论文,教科主任和中层干部能信服吗?有人说,一位喜欢阅读的校长会带出喜欢阅读的教师,一位爱好体育的校长会带动校园里运动锻炼的气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校长务实的行动、真实的表率,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加强管理,蹲好“基层点”
案例:
某校一位教务主任长期抓教学研究组织工作,勤勤恳恳,成绩出色。学校高度肯定他的工作,提拔他担任副校长。应该说,他在教学组织这条线上做得好,提拔也是理所当然。可在校级领导分工时,他却去分管了德育工作。这个时候,他有点茫然了,所熟悉的教务工作与德育工作不沾边,或者说紧密度不够,抓好德育工作,对他来说是一张白纸。于是他只好模糊“混”过去,对德育工作处于一个较长时间的适应期。
思考:
中层干部在条线部门隶属于校长室,但学校里还有好多基层单位,如教研组或某个班级。作为校内的一个基层单位,是校内条线的交汇点、工作事务的集合点。在这个节点上,会遭遇这样那样的情况或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接受校内上级的领导,又要面对各方的巡查,还要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中层干部作为中间的管理者,是基层的管理者,也应该是“点”上的管理者、指挥者。作为一个成熟的中层干部,应该沉在基层,感受基层的酸甜苦辣,要蹲好一个“基层点”。中层干部不但要在条线岗位或分管事务上锻炼,还要在一个“基层点”岗位上多角度地历练。这个“点”可以是一个班级,可以是一个教研组,也可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或工作。在这个“点”上,既要做好教学工作,又要抓好教学业务,还要抓好德育工作、抓好学生管理。在这个“点”上,要练就“会管”的技能,增强“善理”的本领。如在组织方面,要提高统筹能力、计划能力、整合能力;在协调方面,要提高上下级之间、横向之间、下属之间各种关系的协调能力,理顺工作顺序和人际关系;在应急方面,能够面对意外事件迅速做出反应,寻求合适的方法,使事件得以妥善解决;要尊重教师的工作与人格,搭建和创设和谐、民主人际环境和人文氛围。中层干部,不管是教务条线的、学生管理条线的,还是科研条线的,或是总务条线的,只有在“点”上多做实事、经受锻炼,才能历练各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