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发生在身边的真实的例子,催人警醒,也引人深思,作为父母,我们还是长点心吧。
01
李刚,自幼天资聪慧,聪明好学,爸爸妈妈一直都夸奖李刚“聪明”。他小学的时候连续两次跳级,中考本地区状元。在家人和朋友的眼中,李刚就是“聪明”的代名词,父母嘴中反复念叨的就是,李刚如何聪明,生活在“聪明”中的李刚,高考不幸落地,只考了200+分。因为上不了任何一所大学,所以他被迫无奈复读了一年。在他复读这一年的时间当中,父母还是反复:这孩子“聪明”,第一年之所以没有考好,是因为没有去学,复读一年肯定行。第二年的高考,李刚成绩确实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最终勉强上了一个二类本科院校。
大学期间,李刚仍然以“聪明”自居,不但不认真学习,反而十分的看不上认真学习的同学,他认为,自己稍微看看书,考试就能过关,不用努力去学。结果大学毕业的时候,因为英语成绩不及格,李刚只拿到了毕业证书,连学位证书都没有拿到。
李刚从小就被众人夸奖“聪明”,接着就被周围的环境、身边的一切贴上了“聪明”的标签,作为一个孩子,他自然而然的接受了这一切,觉得自己就是十分的“聪明”的,慢慢的,这种“聪明”被他深深的植入了自己的基因中,他以这种“聪明”为荣,以“刻苦努力的学习”为耻辱,在他看来“刻苦努力的学习”就是笨拙的表现,为了不让自己显得那么的笨拙,他从来都是临时抱佛脚式的学习,殊不知在小学、初中阶段,这种聪明或许会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是到了高中,乃至整个的人生,这种所谓的“聪明”是起不到任何的作用的。
02
李霞小的时候,虽不是十分的聪明,但是属于很听话的那种类型。父母和老师经常夸奖李霞的一句话就是:“真听话”。李霞也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从家长和老师的嘴中说出来的话。有一次,她偶然听到数学老师和妈妈说:“这孩子做数学题可是挺慢的。”她就特别的不高兴,因为她觉得数学老师在说自己“笨”,做数学题慢不是笨是什么,为此她还哭了一鼻子。自此以后,李霞就特别的不爱学数学,偏科的厉害。直到现在,一提到“数学”,李霞还是头皮发麻,心里发慌,心里发杵。
03
从成人的角度来说,我们原本不应该随随便便的就去评价一个人,可是,现在的父母,听了太多了“宝宝需要鼓励”的话,动不动就说“你真棒”、“宝宝真聪明”等等诸如此类的话,殊不知,这样做对于宝宝来说,坏处大于好处。
当你夸宝宝“聪明”的时候,就等于和孩子说,“你数学这么好,是因为你聪明”,同时,还会给孩子另外的一种暗示,那就是大人之所以夸奖他,是因为他聪明,有天赋,所以他如果以后还想要得到大人的表扬,得到大家的认可的话,就要继续展现出他聪明的样子。这样就把孩子的注意转移到了他的那些先天条件上,从而忽视了孩子对于后天努力的注意程度。而事实上,很多时候,后天的努力程度决定了这个人一生的发展。
04
那么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如何表扬孩子才能更有助于孩子的发展呢?
第一,表扬努力,而不是聪明
面对孩子的表现,我们一定要多多表扬孩子的努力,尽量避免使用“聪明”“有天赋”等这样的词语。
比如,当孩子幼儿园回家给自己背诵诗歌的时候,我们就要和宝宝说,“宝宝,你一定是在幼儿园上课的时候,很认真的听讲,很认真的跟随老师读了很多遍,所以自认而然的就记住了,是不是?妈妈觉得认真听老师讲话,认真跟随老师诵读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如果以后还这样的话,一定可以背诵下来更多的儿歌的。
第二,表扬过程,而不是结果
很多时候,过程要比结果重要,我们要引导孩子去关注努力的过程,而避免只去关注结果。
比如,当孩子数学题都做对了的时候,我们就要和孩子说:“这些题你都做对了,妈妈很高兴,但是妈妈更关心,你都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咱们一起看看,还有没有别的算法了,别的算法是不是能够做的更快呢?”或者说:“今天的练习题咱们就不打分数了吧,妈妈觉得,分数不重要,变形更有意思。咱们还是一起看看这个等式是不是可以变形吧?”
第三,表扬成长,而不是表现
成长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就难免出现错误,我们要及时的对孩子的错误做出反馈,鼓励孩子战胜困难,改正错误,而不是对孩子一时的表现进行评价。
比如,孩子的月考成绩考的不理想,回家后就要和孩子说:“一次的考试成绩说明不了什么,妈妈也不关心你的成绩,咱们还是一起来看一看,你的知识上面还有什么漏洞吧,咱们一起把漏洞找出来,把知识都补上吧”。
育儿路上,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需要我们和孩子并肩作战,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不怕挫折,特别注重提升自己,能主动去学习,其实这些和我们平时怎么去引导孩子是分不开的。关于如何去评价孩子,父母既是在学习,提升自己,也是在领路,影响孩子,让我们牵着孩子的手,和孩子一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