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春期里,每个人都做过一些傻事。这样或那样的小浪花丝毫不会影响潮水的方向,每一朵只是当时想要不一样,想证明存在感。……班上的谢秋花和李大满早恋,为了证明他们是真爱,两个人用502胶水把手指粘在了一起;郭胜利迟到,不敢在传达室写自己的名字,硬着头皮写了张学友;陈小武带了西瓜,分成两半,全班在晚自习传着吃,一人一口……”
怎么别人的文字读来,就觉得十几岁的他们好有故事!
-2-
总觉得自己的中学时代,平平淡淡,波澜不惊。
那时的我,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爸妈眼里的乖乖女,我按部就班地,按照一个主流的方向前进着。那时的我,没有一家放学后常去的音像店;没有几盘反复听也听不腻的磁带;也没有一位喜欢的要死要活的歌手或明星……
在我们那个小城市,似乎,大家都觉得只有好好学习才是最该做的。所以在我看来,逃课的、完不成作业的、和老师顶嘴的、成绩差的,这些通通都是坏学生。而且,像我们这类“好学生”,是很讨厌,也很惧怕和这类“坏学生”待在一起的。也似乎,以后也不会同他们有什么交集,所以,就像是被灌输了一种定势思维一样:喜欢和成绩好的一起玩,对那些成绩差的,甚至喜欢自己的,给自己送礼物的男孩子都会极度地厌恶。
-3-
那时候的我那么乖,那么听话。觉得老师说的对,爸妈说的对,以至于我会把早恋都认为是一种可耻的事情,感觉和喜欢自己的男孩子多说一句话,都有种罪恶感。
也许,那时候的乖巧,在以后的几年都渐渐消失殆尽了吧。远离青春期后,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累积的藏匿在骨子里的那份野心、桀骜慢慢地显露出来。大学时的我成为了中学时自己所讨厌的那种人:逃课,抄作业,疯玩、挂科……
似乎,这个二十几岁的我,想尝试所有以前不敢做的事情。总是装作胆子很大,自己走夜路,自己去献血,自己去旅行,去很远的地方;装作无所谓,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其实内心依旧很细腻、很敏感……
-4-
最近在看《我在未来 等你》,总忍不住去回忆我的中学时代。那时的我们,似乎也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对于我而言,记得最深切的,莫过于八年级的那个晚上。那年我们十四岁,那年是2009年,那年小沈阳突然间就红遍大江南北,随着他走红的还有那首歌――张雨生的《大海》。
那天我们考完试,成绩刚刚下来,大家显得异常兴奋。晚饭后自习前那段时间老师通常是不在的,然后语文课代表偷偷打开多媒体,放着那首《大海》,班里的男生女生开始跟着小声地哼唱,后来调皮的男生时不时地大吼上两声,似乎是想把青春期里的那份狂妄与不羁都喊出来,以此来证明他们的独一无二。
那次考试啊,记得很清楚,我成绩下滑了,默默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听着《大海》,忍不住低声抽泣起来,悄悄地擦试着眼角的泪。几个好朋友都跑来安慰我,语文课代表也过来开导我。嗯,这不说还好,一说反而哭得更委屈了,他们就这么陪我坐着,听着单曲循环的《大海》,一遍又一遍,感动于其中的歌词,震撼于小沈阳的高音。
直到望风的那个男生突然跑进来喊:老师来啦!我们才慌忙地关掉音乐,各归各位,装模作样地拿出书本。
那一晚,都会时不时地听到从教室里某个方向传来的“如果大海能够,唤回曾经的爱。就让我用一生等待。如果深情往事,你已不再留恋。就让它随风飘远。”然后,教室的某个方向又会有声音轻声附和着“如果大海能够,带走我的哀愁。就像带走每条河流。所有受过的伤,所有流过的泪。我的爱……请全部带走。”
教室外面走廊里,巡逻的老师会时不时地听到小躁动,便会走进来看两眼,这时大家便不约而同地低头认真看书,仿佛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一样。老师便会瞪我们一眼背着手出去。估摸老师走远了,我们便会偷偷抬头看看周围的同学,忍不住“噗嗤”笑出声,然后又赶紧低头写着作业。
那时的我,没有听过几首流行歌曲,说得上名字的明星也没几个,但是那首歌的歌词我却完整地背下了下来。
-5-
很久之后,偶然看到那晚在我身边默默坐着的一位朋友写的回忆文:时光流转如同齿轮咬合,将曾经的记忆碾压破碎,这般无情,而我们却心安理得地长大……
看得我的心绞织在一起,说不清感觉。曾经我一度认为她是我再好不过的朋友,可惜物是人非,她回忆文中说:对我没有太多的记忆点。而我却依然记得那么深切。
那晚坐在我身边默默陪我一起哭的朋友们,现也不再联系,各自天涯罢了。
我原以为,不管多少年后再见,我们仍会嬉笑地互相嘲讽一番,然后像是多年不见的老友一般坐下叙叙旧。
可这么些年过去了,留下的只有那首《大海》,那年,我们忘我的、热情的唱着,咀嚼着它的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