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学开始我就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学生,学习不好不坏,顺利考上一所普通大学。毕业后加入外企做销售,经历换工作,继续做销售。一路走来都是平平无奇,好像都没有值得说出去的经历。
仔细回忆,我想说说10年前第一次出国培训的经历。这件事在别人眼中也许不是困难,但对我来说是很难忘的经历。它让知道了,遇到困难不可怕,坦然面对它,总有解决办法。
那是我第一次出国,从得知要去德国培训那一刻开始心里就紧张。我的英语不太好,加上平时工作中用英语的机会也不是很多,英语能力基本处于初级状态。当时想这种状态怎么跟老外沟通,怎么听课,搞不好连总部都找不到吧。
接到通知后,我就开始请教去过德国的同事们,问他们怎么办签证、怎么买票、到德国怎么坐车、转车等等。同时自己也在网上搜索德国各种信息,天气如何,常用语言,怎么打招呼、怎么点餐,怎么给消费,有什么禁忌......
临近出国,我感觉还有好多地方没搞懂,当我坐上飞往慕尼黑的飞机的时候,心想就这样爱咋咋地吧。
当时公司买的不是直飞,需要从迪拜转机到慕尼黑,中间有四个小时等候时间。我在迪拜下了飞机,也没敢逛机场。我按照登机牌指示找到下一个登机口,就坐在那儿干等。我想在登机口等应该出不了问题。
但是,到了登记时间旁边的登机口却没有人登机,也没有工作人员。我就慌了,来来回回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正确的登机口。我当时着急又说不清楚,只能到处指登机牌上的航班号给值班员看。
最后才明白是登机口变了,我没听懂广播。经过一路狂奔,终于在截至登记前一分钟到达登机口,最后顺利登上了飞机。
我下了飞机准备到慕尼黑市区的时候,又找不到在哪儿买票了。来之前也查过买票流程,实际操作还是不行。我也不敢张口问别人,一个人拿着手机对着屏幕边看边翻译,终于买了一张到市区的票(事后才知道买成往返票了)。
我到慕尼黑的时候是周日,培训是周一,我有一天的自由时间,之前的计划是逛逛慕尼黑,但是到了慕尼黑,却在火车站待了近半天。因为没有零钱,上不了厕所,又找不到存箱子的地方。自己在火车站到处转,最后没办法只能问值班人员,可能我的问题他听不懂,他的回答我又听不懂。最后拖着箱子在火车站附近转了转。
晚上坐在去总部的车上,回想一天的行程。一路上遇到的问题大部分是因为自己不主动造成的。浪费太多时间自己琢磨,如果自己能主动一些,一路上会有更多的收获。
第一天培训,基本听不懂老外在讲什么。老师让我做自我介绍,我憋了半天只讲了名字和国家。老外看我紧张,鼓励我多说。没办法硬着头皮又说了一些,我都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后面再也没发言,第一天就这样昏昏噩噩的度过了。
晚上跟其他国家的同事们一起喝酒,大家说的话我也听不太懂,讲的笑话也理解不了,我还是没怎么说话,闷着头喝了一晚上的酒。
当天晚上躺在床上我就想,我不能再这样浪费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我来德国是学习的,也许再也没有机会来了,管他呢随便说吧。不会就问,说不了就比划呗,我说的他们听不懂,他们难受,我有什么担心的,想通这一点我安心睡觉了。
第二天我就主动开口,心想我说了听不听得懂是你们的问题。老外发现我主动提问也很配合,放慢语速跟我对话。就这样连说带比划,没想到效果还不错。
我用这种沟通方法,把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表演给老师。因为这些问题在德国从来没经历过,他还很感兴趣,他问了很多细节。
以后几天我就用这种连说带比划的方式完成一次次沟通。一周培训快结束的时候,我感觉我的口语和听力竟然提高不少。从第一天的不敢说,到后几天跟大家打成一片,最后跟一位墨西哥同事一起返回慕尼黑,我俩还聊了一路,虽然还是连说带比划,但是对彼此的了解更深了。
荷马说,谁经历的困难多,谁懂得的东西也就多。回想整个出国培训过程,从出国前的忐忑到回国时的不舍。很多困难其实是自己的想象出来的。这些困难原本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当你直面它的时候,其实就没那么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