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和孩子提起唐寅和文徵明,因为我觉得他们两人就是一个强烈的反差对比。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生境遇,造就了不同的命运。当然人生本应该多姿多彩,有的人就喜欢精彩绝艳,大放异彩,比如说李白,蔑视权贵,为我独尊,奔放,洒脱,今朝有酒今朝醉。仿佛如那烈烈的炎日耀眼,夺目。有的人天生就是温和的,恬静的,比如说杜甫,一辈子为仕途,为家庭,为百姓所苦。就如暗夜里那谈谈的月光,虽然微弱,但它是长久的,持续的就如涓涓细流那样让人平静,让人温暖。
唐寅和文徵明也是这样两个极端。唐寅少时应该是伴随着鲜花和掌声,伴随着父亲的殷殷期望长大的,他年少聪颖,16岁中了秀才。想想当时的他应该是意气风发,挥斥方遒,觉得应该做一份事业的豪气。而相比文徵明则要暗淡了许多,8岁时,文徵明还不会说话,甚至有人怀疑他是个白痴,幸好他一位不放弃他的父亲,说是慧眼识珠也好,他的父亲始终相信他,器重他,认为他是大器晚成。在文徵明11岁时,他才开始说话,也是在这个时候,他才进私塾读书。文徵明在他18岁时参加乡试,考中了长洲县生员,因字写得太难看,被考官置为三等。
唐寅在29岁时参加应天乡试,获第一名解元。文徵明就惨了,参加了七次乡试,都没有考中。从他屡试不中的经历上可以看出,文徵明那种坚持不懈,淡然处之人生态度。那种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镇定。也许7次不中的打击对文徵明来说打击是很大的,在当时那个万般皆下品,为有读书高的封建时代,读书当官是读书人的梦想和追求,是其一生的终点。但是文徵明很平静,没有看到他在诗歌和书画作品中发泄和抱怨,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怀才不遇,更没有自暴自弃,更多的是隐忍是默默接受。
唐寅却是不同的,他才华横溢,博学多才,在他参加会试,在他十拿九稳,一朝得中的期盼中迎来了他人生中最大的转折点。因为一场科举舞弊案的牵连,他失去了考试的资格,被罢黜为吏,最后愤而辞职。 这悲剧是性格的使然,因为放浪不羁,因为大意,因为太有才遭人妒忌,这些因素导致这样的结果。如果唐寅能安安分分的复习,不要和富家子弟徐径的各种招摇,不带着戏子吃喝玩乐,也不和考试有关的官员喝酒,不给考官送礼,甚至没有别人都考的不好,唯有徐径和唐寅一枝独秀,就不会被打击报复,一切都是性格的使然。随后唐寅堕落了放弃了,整日纵酒行乐。
唐寅和文徵明曾与都穆结为好友,并且都曾向都穆学诗。他们都是明四家的代表,在诗书画上都有各自的造诣,唐寅断绝于科举后,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决心以诗书画终其一生。他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他建了桃花庵,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睡。就这样因为他愤世嫉俗,狂傲的性格,不容于社会,造成了他一生坎坷,晚年生活困顿,最后潦倒而死。反观文徵明一路稳扎稳打,不放弃,不气馁。平凡普通的资质,却同样在艺术上大成,文徵明最后成为了继沈周过后吴们画派的领袖,门人弟子众多,同时吴门画派也是当地的最大绘画流派。
人生就如龟兔赛跑,不到最后的终点,谁也不知道谁会赢。当然对人生的评价是多维度的,有人就喜欢昙花一现的光耀夺目,不甘平庸。有人就喜欢洒脱,豪放,自我。有人喜欢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生活是自己的,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