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想问妹妹,是否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记得一次聊天时问她,嫁给现在这个妹夫,后悔吗?说起现妹夫的性格,和前妹夫有雷同之处。都是不善言辞,不会与人交往的性格。遇事时冲不上去,也未必会有大作为,倒是老实踏实,赚不了大钱,却也没有太多心机的人。
这样的人,好处是不会算计你,当然,他也不会算计别人,往往是吃亏的主儿。妹夫现在在县城乡下承接木工活儿,每天200块钱的工钱,如果活计接的上,在乡下也能养活一家老小。但有时也会因为找不着活儿而赋闲在家,一个月下来的收入也就没那么固定。
前两个月,他接了他爸爸姑姑的儿子的活计,给人家装修房子,包公又包料,忙前忙后折腾了两个月,人家家里停水又去给交水费,还佘了材料给装修,完工后,人家验收时却说二楼不必用那么好的材料,浪费钱为由不肯付钱,前前后后花了八万多,除了刚开始给的2万块钱,后面就没再给钱。
当时提醒他们,这种事情很容易造成要钱麻烦,还不如只赚工钱,让主人自己买材料。没想到一语成谶,妹夫一直强调人家条件好,不差钱,却忽略了人性中的恶。
乡下又因熟人关系,根本没有合同之说,好在在妹妹的提醒下,妹夫对所有开支都记账了,不然又是一笔糊涂账。
说到这里,还是更喜欢城市里的契约精神,任何事情都落于笔端,不靠信口开河的承诺,也不用人品做赌注,谁都不会占谁便宜,也不必担心被骗。小地方的熟人经济,有时未必是好事。城市文明发展的象征,大概也是大家的信用,以及对信用的重视。
这一次的事情,让妹妹对妹夫的眼光产生怀疑。她不让他再去接包工包料的活计,只赚些力气钱就好。
妹夫一家都是老实人,与父母住在一起,一个姐姐在上海打工,也为了社保要凑够十五年没有回安徽,姐夫回来带孩子,唯一的儿子成绩并不理想,父亲在身边看着,就是怕孩子学坏了。
叛逆期的孩子,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对亲情的理解来自于带大他的姥姥,这大概是很多留守儿童的通病。极度思念父母,却在极度需要中求而不得,渐渐就不再需要了。
妹夫有个弟弟,从妹妹口中得知,大概因为媳妇与父母关系不好,从而与父母断绝了来往,以至于路过家门也不入。这对任何父母来说,都是难言的痛吧!
又让我想起我们和弟媳妇的关系,因为生小辰儿前夕的矛盾,让我们动了干戈。直到如今,我们也相处得并不融洽。
无论我和妹妹对孩子有多好,她也视若无睹。对于妈妈带大两个孩子,小儿子已接回身边读一年级,大女儿还在妈妈那里,这一切,她都觉得应该的。
对于一个人的认知,或许长时间以来受环境的影响亦或周围人的影响,她始终觉得老人对子女都应该毫无保留地付出。也因此,无论妈妈做了什么,她都在与周围人的比较中仍觉得不足。
我也告诉妈妈,既然无法改变她的认知,就顺其自然吧。我和妹妹一直努力对妈妈好,可有时孝了却未必顺着她,对此,常深感内疚,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回报,让妈妈觉得不虚此生。
刚刚和妈妈的聊天,她因为我给她留下的三百块钱现金而流泪,也从妹妹口中得知,每个月一千多的养老金,她居然还省出一万块钱存了定期。
我问妈妈,她那么节约,是想给儿子省点钱以减轻负担还是什么?她说担心自己生病需要花钱,自己也要负担一部分,不能让我们为难。
听到妈妈这番话,一阵心酸。是否妈妈眼中,我们过得并不好?我们还没有轻松到让她觉得,即使疾病来袭,我们能一起面对?专门打电话告诉她,一千多块钱的工资就留着日常开销吧,如果有需要,我一定会鼎力相助。是不是我们赚钱的速度,还赶不上父母衰老的速度?
不知道我的话妈妈听进去多少,但人老了,是否特别怕自己会成为子女的负担?是否会想着即使帮不了儿女,也别让他们为难。我们老了呢,是否也害怕成为别人的负累?
大概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努力赚钱,用行动告诉家人,即使面对变故,我们依然有招架的能力。
尽管生活中充满变数,但我们知道,我们可以修炼一颗强大的心,和一切立足于行动的能力唯有这样,也才能带给自己和身边人更多的安全感。
趁年轻,好好赚钱,好好照顾自己,这样才有能力照顾好你想照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