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说的是,郑志昊对电影行业的现状和未来的一些思考。郑志昊是猫眼电影CEO,前大众点评总裁,前腾讯副总裁。应“得到”知识新闻工作室的邀请,他为我们独家撰写了一篇文章,和你分享一下。
我主要想结合春节档,就电影市场三方面的变化,谈一下我对当前电影市场的一些看法。这三个变化分别是:
一、互联网逐步渗透给电影业带来哪些影响和变化?
二、为什么说互联网和电影融合越深,对电影内容的品质要求反而越来越高了?
三、为什么说电影行业必须从新一代观众身上找出路,积极拥抱“新人类、新市场、新机会”?
大家可能都看到,2016年整个电影票房是457亿,只比2015年441亿增长了3.73%,比起前两年百分之三四十的增幅,发展速度很明显降下来了。但2016年电影购票线上化率却达到了76%,这意味着电影观众10个人里面,有超过7个人是在网上买票的,中国电影在购票这个环节的互联网化程度,已经超过了北美。
从2012年以来,只用了不到三四年的时间,电影行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受到了互联网的强烈影响。比如说,电影发行环节现在互联网化程度就非常高。像我们猫眼这类平台离用户最近,用户整个消费行为的全周期,在我们平台上都有数据,我们知道用户是谁、他们的购票频次、观影消费偏好。这些大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电影的宣传和发行。
在大年初一就会有我们主发行的一部影片上映,就是王宝强拍的新片《大闹天竺》。这部喜剧片特别适合过年一家人去看。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这部影片的目标观众主要在二、三、四线城市。因此我们就选择了几十个城市,在当地蓝翔技校、职业学院等特别接地气的地方展开路演,王宝强、柳岩、岳云鹏等主创团队去和当地观众交流,影片上映前的口碑非常好。除此之外,《西游伏妖篇》《功夫瑜伽》《乘风破浪》等春节档上映的几部电影,背后都有互联网公司参与出品或发行。即便如此,我们必须说,这个过程才刚刚开始。未来整个电影产业链和互联网结合的会越来越紧密,尤其是电影发行,未来可以说没有离开互联网的发行。
接下来我们回到电影内容本身。2016年爆款影片不多,口碑比较差的电影到处都是,这可能是大家感受最强烈的一个现象。2016年,国内在院线上映的影片总共有466部,5亿以上影片总共有27部,但这些影片的观众评分平均值明显低于2015年。另有281部电影票房不足1000万,这占全年总数70%。青春片、爱情片大家现在都不爱看了,“IP+小鲜肉”的票房魔法也失灵了。这说明,观众审美水准在快速提升。现在大家看电影不再只是看名导、明星、IP,反而品质本身成为首要考虑因素。
现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电影宣传发行的渠道越来越通畅,对电影品质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好片还是烂片,一亮相基本命运就决定了,烂片上映后一两天,差评就传开了;影片必须依靠自身过硬的品质,才能赢得观众的好评,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2016年电影市场的波动和调整,其实是件好事,让人们重新意识到电影回归到品质本身,讲好一个能打动人的好故事,可能是最重要的。
但是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什么故事才能够打动人。拍电影的人、演电影的人、发行电影的人自己说好,不能算好。这还得从观众身上找答案,观众说好才是真的好。
那么,现在电影的主要观众,你了解么?这反而成为每一个电影从业者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我们有一个数据,在2016年,90后观众比例占6成,其中95后观众占四分之一,这部分观众增长迅速,已成为观影主力。同时我们也发现,三四线城市观众占比逐步扩大。新一代消费者正在崛起,电影人必须了解这种变化。可以这么说,现在的电影如果不是拍给90后、特别是95后观众看的,如果不能打动他们,如果不能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取得更大范围内观众的认同,那么就不会有太大的市场。观众没有兴趣看,宣传营销怎么做,票房都起不来。
这一代年轻观众是互联网信息高度发达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在全球化视野中培养起来的观影口味,对电影品质要求很高。电影从业者面对的是“新人类、新市场”,我们都需要拥抱时代变化,拥抱新人类的生活方式,才能把握未来的机会。
2017年春节档上映的影片,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几部影片都会有不错的表现。我们期望春节档6天不仅能给全国观众带来欢乐,也能够给新一年中国电影市场起个好头。
以上就是郑志昊对目前电影行业的观察和思考,供你参考。
特约撰稿:郑志昊
讲述:郑磊
本文为老卢整理的微商读书笔记,原文地址:http://www.laoluv.com/weishang-chongdian/627520170127.html
阅读原文:https://zhuanlan.zhihu.com/p/2503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