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新闻最近有条消息里讲到,两岁小女孩被五岁的熊孩子抱进电梯,因事先已经按过18楼,小女孩被送至18楼后,不幸坠亡。
熊孩子的事例层出不穷,那些不那么听话,搞怪多事的孩子,成了大家日常吐槽和谈笑的内容之一。
殊不知熊孩子熊到一定程度,离犯罪的距离就很近了。
很多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都很容易听到。“他还是个孩子。”所以他任性胡闹,在长辈面前不知礼节不懂礼貌;所以他抢了别的孩子玩具,玩一会儿嘛又不是不还你;所以熊孩子犯的错越来越被看做是天真无邪的玩闹。
那么他们长大了呢?
奶奶八十多岁,她教育我们的话里有一句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小时偷针,长大偷银。”
很多事情从小没有好好矫正,一旦给孩子留下这样没关系的心理印象,那么长大了的他只会在小错的路上越走越远,终至酿成祸患。
那个把小女生关进电梯的小男孩,也许他只是觉得好玩,而不知道背后隐含的危险;也许他平时玩闹着按下电梯其他楼层按钮的时候,得到的时候父母不经意的一瞥,而不是制止。
安全隐患和赌博吸毒这些一样,要防微杜渐。
“他还是个孩子。”所以,家长更有义务正确教导,防止他意外伤害到别人或者自己,防止他有朝一日迷途难返。
寒假里我在家里组织办节目,当时在朋友圈提到过和几个小朋友相处的非常温暖的瞬间,实际情况是,那些没讲出来的更需要引起注意。
有个小姑娘在另一个人下腰的时候,过去挠她的痒,造成下腰的小姑娘措不及防地跌到地上,满眼的泪水。
化完妆的时候有个孩子扯了扯另一个人的头发,然后笑着说你头发乱了,你没我好看。
小朋友排练的时候有几个男孩子拿着小型烟花爆竹来捣乱,在厚衣厚裤冰冷干燥的北方冬天,点燃了小炮往别人身上扔。
……
大家都这样,看得到孩子们天真烂漫可爱温暖,却容易忽略他们身上有问题的地方,才着更需要指出来,需要矫正。
所以我当时没说小孩子有时候过分顽皮甚至导致别人跌打损伤,也没说大部分孩子都是我开心就好管你们怎么样,更没说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和平理解而是大吵大嚷。
“人非生而知之。”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我们多次讲到的,人的一生都带着家庭的影响,不管是思维模式,还是价值取向。
我们也不止一次争相讨论穷养富养的问题,可是一个人不管贫穷富有,没有教养,就不仅仅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样的问题了。
曾经有一次在一个小餐馆和朋友吃饭,几个小朋友无聊打闹,然后从位置上跑出来,趁服务员不注意的时候,往餐桌上备用的辣椒酱里吐口水。
几个家长看看顽皮的孩子们,却并不发声制止,继续谈天说地,孩子们四处捣乱,任意妄为。
小孩子是很简单的,你告诉他冰淇淋吃多了不好,于是他尽管喜欢,还是会乖乖听话按你的安排吃。
你没告诉他吐口水这样的恶作剧是不对的,那么他就觉得我这么做也没什么,爸爸妈妈啥都没说。
然后他以后可能乱扔垃圾,甚至不分场合抽烟吵闹,更甚者违法犯罪。
看到过一个前辈讲到,朋友带着孩子来访,朋友家的孩子看上了自己家年长一点的小孩的玩具,在“他还小啦你让他一下,让弟弟先玩。”的劝说里,前辈的孩子把自己最心爱的玩具让给了来访的小朋友。
不料走的时候,那个小孩子非要把玩具带走,前辈家孩子说什么都不肯,前辈也知道这个玩具对自己孩子非常重要,为了保护自己孩子的心理,劝说对方孩子把玩具留下,并提出会买一个一样的给他。
来访的朋友面子上挂不住,推搡着自己孩子走了。后来前辈问朋友的邮寄地址,却遭到了冷漠回绝。也许朋友会想,他只是个孩子,你家孩子大了,把玩具给我宝宝又怎么了。
小朋友看不出玩具主人对玩具的喜爱,便张口索要,大人只看得到自己孩子还小,他既然喜欢,商量一下拿别人东西也没什么。
大家都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得不到的,便撒泼哭闹,小孩子是大人的心头肉,家长哪里舍得他掉眼泪,小朋友自然要一得一。
那么,孩子长大了呢?前几年有个新闻,说一个男生追求一个姑娘失败,跑到人家家里泼硫酸,小姑娘被严重烧伤。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就这么被毁了容。
那些被惯着的“会哭”的孩子们,如果从来都没有什么让他可望而不可及,那么他怎么面对未来有一日被迫放弃,是当头一棒自甘堕落,还是不择手段,我没有的,别人也不许有。
中学班级里有很调皮的孩子,班主任喊来家长,有时候会听到,您看着管吧,再养两年个子,不想读书就让他打工去好了;很多人觉得,教养啊品味啊这些,那是有钱人家孩子才培养的,咱们孩子平平安安长大就好了;有些家长一味宠溺孩子,以至于他们在家里除了提出要求从来不负任何责任;有的人觉得,我小时候爸妈也没怎么管我,我不是好好的,孩子想怎样就怎样吧……
可是一个人的家风家教至关重要,是家庭精神品格的体现,更是成就孩子人格品行以至于未来成就的基石。
教养从来都不是天生的。东西方文化里,关于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讨论各有千秋,而人生来是没有好坏的,这也不合适用二元的价值判断来定义,但是除了性别难以改变,以及智商在后天培养中变化不大外,其他很多东西都是可以人为塑造的。
所以必要的时候,管一管你的孩子吧,要知道,你家的“熊孩子”,不会永远是个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