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应该到叙事语言中寻找钥匙,以开启整个小说经验的大门。
文本并不是用语言来讲故事,而是把故事转变成语言。注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要先有故事,然后才能把它叙述出来。
两个小孩打架,母亲赶来劝架,问究竟。两人各说各的,怎么叙述?到了晚上其母亲又是怎样向孩子的父亲转述。第二天闲聊天父亲又是如何向同事描述。在叙述转述描述的过程中如何做到绘声绘色,令人信服,打动人心。
这就是小说的语言艺术。
当语言自身有意思要表达时,它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话,也许另一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讲话人内心深处的自我,这个自我就成了听话人。
故事的质量在于讲述的方式,而不在于它的真实性。
语言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语言自身。
我们将小说中的人物看作是一出戏剧中的演员,让他们从自己嘴里说出不在场的作者给他们分配的台词。
个人体会:
作者只是讲述人和导演。
关键词
叙述者,讲述叙述 讲述方式 讲述的语言
小说作者就是讲述故事的人。
写作是将故事转化成语言。作者的任务是用语言将故事叙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作者要选择用什么方式,什么语言来讲述?
讲述者即小说的作者讲述时一定要用标准的普通话,尽量使用书面语言。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一定要口语化,也可以有方言俗话。这样,既符读者的阅读习惯,又能很好的表现作品的人物。这一点在小说写作和三次修改时一定要格外注意。
作者提前把故事编好,孕育成熟,然后用一种恰当的方式和语言进行讲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写作就是一种记录。将作者心中的故事转化成语言。这种转化的能力就是写作水平,写作能力。那么如何提高这种写作能力呢?只能是多阅读学习,阅读是向别人学习,多写多练习,才能掌握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技能。
故事发生都是在一个场景一个场景中进行的,这些大量的场景构成了小说的一幕幕画面,从而组成一个整体连贯的故事。
一部定型的小说至少要过 四至五遍,第一遍,是先写下来再说。只管写,只要情节逻辑不出现错误就只管写。第二遍,审查或重新组织调整结构,看看开头、中间和结尾有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有没有不能自园其说的地方。所谓的自圆其说,是指作者编故事要编得圆满,不能有漏洞或逻辑上的错误。要符合人类社会常理,这样才能令人信服。第三遍,精雕细刻每个章节每段每句话,语言要通顺,洗练,不要出现在病句或标点符号的问题。第四遍,校对式的修改。确保每一句话都是定型的,不可再有所改动。确保一点瑕疵都不能有。防止谬误流传,误人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