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我打算给这篇文起名《在阅读了三本书后,我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
但我拿起的第四本书,又让我发现了认知边际。又开始体会那种,读超出自己现有能力的书的痛苦。而事情的转折点,就是中午多翻了几页书。
首先,来看看上午的快乐
原谅我最近老是拿三本书说事,主要是事实确实管用。
在读第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前,我先在抖音发现了一个六部阅读法,作者说原方法出自这本书,因为视频节奏太快,我就去读了原书。
但不知是作者跟我们的语言系统存在差异,还是这本书成书太早,语言表达存在代沟,看起来异常难受。
好在有视频的诱导,我硬啃了下来,当然,对原书的理解肯定不全面,但多少提取了理论支持。
接着,我又重新阅读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和《读懂一本书》,利用第一步的理论,对这两本书进行了筛选阅读,我认为有用的看,我认为可以舍弃的,就没有翻。
对比去年第一次阅读时做的笔记,感觉自己深入了不少,去年的笔记更多的停留在表面,只记录了作者说的方法,却不知道这些方法的意义,那就更不用说应用了。
昨天,我把这三本书结合在一起,总结了自己的读书方法。当然,这只是初步的,在以后的实际应用中,肯定得有所修正。
但是我读书的基调已经奠定了:要把书变成自己的一部分。
我在豆瓣刷了一下这三本书的书评,除了第一本书,剩下的两本都被冠以了“功利”的帽子,在这里我想说一句: 你选择一本教你方法论的书,难道不就是为了学以致用吗?作者告诉你要读对自己有用的书,有什么错误吗?
这就像你对一个商人发表评价:这个人就知道赚钱一样,完全没有错误啊。
我现在准备读第四本关于读书的书《这样读书就够了——个人呢学习力升级指南》。
这也是我去年购入的畅销书,但是翻了几页完就弃了,甚至连读书笔记都没有。
现在再拿起这本书,我觉得不再是负担,对着目录,我大体知道哪些部分是我特别想看的,哪些我可以翻一翻就过的,但是还是可以发现一些惊喜,一些我以前没有听过的理论,甚至我发现这本书竟然引用了我看的第一本书!那种惊喜感,跟遇到老朋友一样。
我甚至有种预感,这本书可能会给我很多东西。
很棒,上午翻过几页的优越感有多强烈,下午的挫败感就有多严重。
接着上午的说,中午把手里的书又往后翻了几页,突然发现我又要被颠覆了。
我以为这本书会接着讲怎样读书,但这本书话锋一转,这本书讲的是要哪怕你只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个知识点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你收获的价值也远超你能付出的买书价值。你在书中抓住的每一个点,也要考虑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并开始验证使用。
这个好像正是我的弱点。我想我得把关键的那几章好好读一下。
对这本书,我又有种感觉,如果我不逼着自己按照书中所说的做一下,我将一无所得。如果我逼着自己去试,这会很难。
人是有天赋之差的,我就是天赋差的那个。
最后,我觉得上午的自视甚高更像是一场笑话。废了太多年,我得好好补了。
学习使我快乐。阅读使我成长!
PS:去年,我买了三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懂一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感觉我有严重的焦虑情绪。好在,每本书都有可取的地方,钱没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