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致敬我最喜爱的作家张爱玲女士,她有一篇散文叫《更衣记》,特写这篇文章。
穿衣记
孙本旭
提起穿衣服,各人有各人的风格。但是大体上小孩子是没有选择的权利的,小孩子穿什么衣服基本上是由大人规定的。20岁之前,人对美的看法是与众不同的,叛逆、另类和异样,所以青春期穿衣很容易追捧和仰慕同伴之风。奇怪的是,成年以后,人从背叛和逃离,重新回归到家庭,所以穿衣正统、得体和大方。
说起穿衣,我不得不提起我最崇拜的一个女人张爱玲。她的穿衣风格可谓是讲究、有派和独树一帜。她的大胆超出了我们的想象。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夏衍力推张爱玲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第一次文艺座谈会。这是一次非常正式的全国作家讨论会,张爱玲为人孤僻,低调,性格冷漠,她在当时早已经名震四方了,但是这样的大会还是头一次参加。她并非是有意要迟到的,可偏偏这场会议就像是为她一个人举办的。大会开始了,从会场的后门走进来一个身高有些高的女子。不知道是在场的人被她震住了,还是张爱玲被现场的人惊吓了,总之当时的场面就像是鹤立鸡群。张爱玲自己说:“不论男男女女,都着灰蓝中山装,只有自己穿了一身旗袍,外面还罩了一件网眼白绒线衫。”这在当时是多么大胆,就连张爱玲的女朋友丁玲都说她:“你怎么敢和大家不一样。”
说起张爱玲穿衣服,无独有偶。
有一次杂志社举办了一场活动,邀请了当时巨星李香兰参加,张爱玲是作为国内知名作家也列席参加。当时主办方是为宣传李香兰,张爱玲和李香兰并无交集,两人是在这次聚会上相识的。宴会活动之后杂志社要给张爱玲和李香兰合影留念。活动方只放了一把椅子,但据说当时这把椅子是为李香兰准备的,张爱玲是要站在李香兰身后的。但是合影的时候问题来了,李香兰穿了一件极其正统朴素的旗袍,而张爱玲穿的是什么?是她祖母一床被的被面,张爱玲自己改成了裙子,当时仅有23岁的张爱玲和李香兰相比,靠着这身满大街都买不到的衣服取胜了。这把椅子最后成为了张爱玲的宝座,而巨星李香兰成了配角。
张爱玲的穿衣风格不是我们一般人可以效仿的。张爱玲的家族血统和成长经历以及自身的才华造就了她桀骜不驯的人生态度。所以她穿衣是由内而外的一种散发和表现,她的内心虽然有时候是孤僻和冷漠的,但是通过她对穿衣的品味和追求能让我们看到她对生活对艺术热情的一面。
大街上有好多年轻人开始流行起来穿汉服。美其名曰对传统文化的复古和喜爱。确实,汉服很美,很儒雅。我很佩服那些敢穿着汉服走在街头上的人。他们大多是一些20岁以下的青春期的人,是热捧和追风的大军。有时候我也被他们所感染,很想买一身汉服穿着去上班,冷静之后我觉得不可取。首先我没有张爱玲桀骜不驯的人生背景,其次我也不是可以无限疯狂的青春期。我不过是一个极其平凡的成年人。汉服确实很美,但无法遮挡住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无知和缺少了解,穿上了汉服就更应该代表一个中国人的形象,做出礼仪之邦大国之举的事情,如不能够,那么穿汉服就会成为一种俗气的行为。
穿衣是一门可研究的学问,穿什么和性格、和品味、和三观,甚至和我们的文化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但有一点,无论谁穿着多么不合时宜的时装,都不该得到别人的取笑和讽刺,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尺去量别人的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