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不喝茶,而“核查”?

一女子匆匆跑去茶馆,却不是去喝茶,而是去接受“警方”的核查。这个案子有那么点意思儿。

近期,冒充警察诈骗的案子屡屡发生,但这是我目前见过比较有意思的,手法也比较新颖的,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那一天。


9月6日,厦门的王女士接到一自称“厦门通讯管理局”的电话。对方告诉王女士,因为王女士的身份信息泄露,名下的一张手机卡涉嫌发送两万余条贩卖口罩的信息,要求王女士配合相关部门“电话办案”的工作。

随后,电话就被转接到所谓的“电话办案”的部门——北京市公安局的“杨警官”处。


“杨警方”给王女士两个选择,一是马上到北京“配合调查”;二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进行“QQ视频核查”。


想都不用想,肯定选择视频核查丫!



这么快就掉坑了,他说两条路就两条路啊,你不会走第三条路啊,核实下对方身份啊!


王女士选择了后者,并立刻带上了手机和银行卡跑到了家附近的“茶馆”接受核查。

被“招供”,还上了“公安部”网站


在视频通话中,“杨警官”称王女士除了发送口罩信息外,还涉嫌“张庭诈骗案”,病发了“嫌疑人张庭”的“讯问笔录”的图片。


王女士看到笔录里自己的名字,懵了。




王女士表示自己并不认识什么叫“张庭”的。接着,“杨警官”又提供了所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网站上对王女士的拘捕令。



这下王女士更懵了,同时也慌了。自己怎么就上了拘捕令了?不冷静的后果就是会被骗子带入了坑中。


办卡转账,已证清白?


此时的杨女士已慌不择路。“杨警官”这时又给她指了条路:办理一张带有动态密码器的银行卡,并将自己名下其他银行卡里,共计30万元资金全部转入新卡中,以证清白。


大脑当机的杨女士根本不会多想。她去了银行卡办完卡后又回到了包厢内。此时骗子的大招已准备就绪。


“杨警官”发送了一条所谓的“国家银监局网上安全认证系统”的网址,诱导王女士在网址上填写新办银行卡的信息,并随时报送动态密码器上的验证码。


就这么不知不觉,30万已被骗子划走,同时王女士也才醒悟过来。


案例中的“bug”


首先,办案对接的一般是警方,有嫌疑也是警方来通知,怎么会是“厦门通讯局”?


其次,有见过视频“办案”的么?如果异地提审也是召唤至当地警局,由当地警方协查;


再者,找一个安静空旷的地方,是想避开人流,避免诈骗露馅;


最后,处理案件时,警方一般不会要求有资金往来。


现在的骗子很少会让受害者将钱款转至所谓的“安全账户”,大多是诱骗受害者点击钓鱼网站链接,报出短信验证码或者扫描二维码之前,抛出事先准备好的“警官证”,“通缉令”,“财产冻结令”等“道具”。而这次案件中,出现了一个新道具——“讯问笔录”,迷惑性更强。


友情提示,凡是涉及到钱财的多留一分心眼,99%以上陌生电话,网站都是诈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