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自己对读书认识过程)
职场人士,没有那么那么多自由地时间,所以读书要功利性,要读对自己有用的书来读。最好不要浪费时间读小说,除非是在假期里。
这是我最近最重要的认识,我突然明白之前自己读书为什么没有发挥作用。是因为自己在读一些和自己工作、生活完全没有关系的书籍。
严格意义讲,也不能说没有作用,只是发挥的作用要比自己想象的少很多。在当时,自己甚至出现了读书无用论的谬论!实在是为当时的愚蠢感到汗颜。不是读书无用,而是自己读书不得方法,没有读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书。
大白话讲,就是自己当时根本不知道想要什么,所以乱读。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飞,没有方向,没有目的,稀里糊涂的,碰到困难也是理所当然。以为生活就是这样了,无法改变,自己做什么都是没有用的。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主动选择能力。想来自己当时想法真的是愚蠢到家了。
“现在是最好的时机,不管怎么样,只要开始就好”——还好,这句话提醒了自己还可以现在改变,还好,李笑来老师的专栏文章敲响了自己榆木头脑壳。
现在的自己不一样了,自己决定以曾国藩作为自己学习榜样。模仿曾国藩每日功课表规划自己日常生活。把读书纳入到每天的日程当中去,让读书和呼吸一样,成为自然的行动。
实践的道路肯定会有反复,但是自己相信既然自己人生目标已经确定下来了,那么行动就不会无用功。不像以前,完全昏昏浩浩过日子,浪费很多时间。
所有行动都是指向目标的。成绩的取得,应该是可期的。重要的是现在就开始,现在就实践。
贰(读书方法论)
第一,读书之前必须要有明确目的
我读这本书是为了获得哪些认知?这些认知我是否能实践?读完这本书我有什么产出呢?为此演讲?为此作文?还是写上几句金句?还是更新之前认知?和之前某些知识要点发生联接?
第二,读书必须要积累金句
大脑对金句是敏感的。一旦大脑捕获这些金句,就要主动积累这些金句。在平时说话,写作,都可以有意识运用。不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提高文章的水准呢。
如果在自己写作过程中,能够引用这些这些金句,同时写上自己一些感受,相信写的文章会更加有深度,也能领读书觉得更加有说服力。
第三、重复阅读经典
很多写书的人,都是某一方面比自己拥有更多知识和经验。你可以把作者当做自己的老师。读书就是接受自己水平远高于自己的人的指导。
第四、永远要记得输出
阅读是信息输入行为,如果我们没有输出的行为,那么这些信息就不会在我们大脑里被加工。我们也就很难真正吸收和内化。在以前,自己感到读书无用,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自己没有去思考、去吸收、去内化。读过也就读过了,从未思考可以不可以改变自己学习、生活、工作?
目前阶段,其实也在经常犯这样的错误。需要自己不断纠正读书习惯。为此,我专门建立一个读书卡片:践行卡。把读完一本书自己想要践行的行动都通通写下在卡片上。并对照清卡片内容,指导自己行动。
第五、读书要划线折角
读书要内化,这是我们读书目的。内化这一点至关重要。否则读书就是白读了。
我一般使用三色笔划出重点(日本品牌斑马不错)。最重要的部分用红线。次重要的部分用蓝色。其他部分用黑色。
整一页重要就是直接折角了。还有的人建议用便贴纸。
对一些深有感触的内容,自己还会把当时想法写在空白页上。
划线折角的主要目标就是让你看完书以后,还有机会对重要的内容进行反复思考。避免看完忘记最重要的信心。
以后,不管是写读书笔记,还是写文章引用,都可以快速检索找到。
第六、未必要把整本书读完,要充分利用目录进行阅读
职场人士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所以畏难读书,就是认为一定要把一本书读完。其实大可不必有这样的要求。
你可以翻看目录,从目录中找到最感兴趣的地方开始读。
很多一本书章节,可以选择跳读,略读,只读必要的地方,只读觉得有趣的部分。
当然,一些专业或者重要的书,还是建议从头到尾读一遍。因为一般作者都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思路进行写作的。
采用从头看到尾方式,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理解会更加透彻。
第七、关键要积累自己词汇数量(坚持读报读书)
看书的时候,经常惊讶作者词语调度能力,明明这些都是认识的,但是自己写文章时都想不起来使用。
这里最大的区别就是你和作者的词汇量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这就像作者的百宝箱比你的大太多。每次从箱子里拿出来新奇玩具肯定要比你好玩的多。
为了写出更有深度更有趣味的文章,关键还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词汇量。词汇量的积累就是要从平时阅读积累的,你可以从重要的报纸上汲取词汇,也可以从一定数量阅读积累词汇。
第八、反复学习范文
如果阅读到喜欢的文章,建议多读几遍。第一遍,可以关注内容;第二遍,关注关键词汇,比如明明是自己认识的,但是自己平时不太可能会用到的;第三遍,可以分析作者的谋篇布局的结构。把想到的结构,用思维导图形式画出来。
这样的功夫绝对是苦功夫。刚开始是很累的。但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能够轻松应对。笨功夫,能出好效果。
即便如我们熟知的文学大家钱钟书,也是通过不停制作读书卡片,收集读书卡片,才最终成为文学大家的。
还有台湾作家李敖,也曾经在电视节目讲自己读书的苦功夫。比如,会把一本书拆开来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篇章,统统剪下来,收集归入到自己的资料系统里。自己还要列出很多关键词,便于日后检索引用。
比如,如果想要写修女相关的文章,他就会从宗教——西方天主教——工作人员——修女资料库搜索相关材料,再写上自己相关感想,就写成一篇不错的杂文了。
在内化过程当中是艰苦的,但是写文章时就可以做到手到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