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前五分钟的微博总是特别精彩;早起前五分钟的被窝总是格外温暖;工作任务开始前五分钟总是异常困难;出门前五分钟总是琐事繁多。拖延,是一种裂变的癌细胞,一拖再拖,拖无可拖,直到最后一刻。
在医学上将拖延症定义为自我调节失败的一种行为状态,在可以预测到拖延会有严重后果的前提下,仍然将已做好的规划向后推迟,这种拖延的行为是有意识的主动推迟,拖延者希望尽快完成作业和任务而又不会立刻去实施,同时又伴随负罪感、焦虑、自我否定等不良情绪,严重者可能产生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简单的来说,拖延症和懒有一定区别,拖延行为伴随着自责,懒已经懒得去想了。举例而言,在完成任务前,同样是玩手机,懒是快乐地玩手机,拖延者是焦虑地玩手机。
为什么会产生拖延行为?除了简单归结于自制力,我仔细审视了一下自己的拖延行为,发现有三点诱因。一、缺乏热情和动力。对于任务完成,没有强烈期待感。《布莱克书店》里面的男主在算账报税前,开始疯狂阅读旧报纸连广告都不放过,打扫家里的每个角落,甚至强拉传福音基督徒喝酒聊天,除了算账一切事情都甘之如饴。男主的这一系列行为像极了任务开始前的我。二、消极完美主义。完美主义可化分为非完美主义、积极完美主义和消极完美主义,消极完美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对自身能力过度怀疑、过分担忧会犯错。换而言之,追求100分的工作质量,没有促进我积极去处理事情,反而产生畏难心理,变得消极应对,具体表现就是拖延。三、死亡线是第一生产力。距离工作任务截止期限,整个人处于亢奋焦虑状态,工作效率会大幅度提高,以往三天搜索量,三小时就解决了。再难的事情都有头绪处理,再难的稿子都有素材组织。所以也总能赶在期限前,勉强交上去,内心有点遗憾,明明可以做得更好,但下次又开始循环。
如何有效解决拖延行为呢?既然找到了问题所在,我尝试从下面几个方面去改变。首先,抱着60分的结果,去着手开始解决问题。以写文章为例,将查资料的时间规定在20分钟,然后在纸上列提纲要点,围绕论点开始写作,一篇800字的文章其实不难。其次,制定详细时间规划表,把大任务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以前订过时间表,不切合实际,比如每天背100个单词,坚持一星期就放弃了。每天去跑步,跑了两天,第三天下雨就再也没有跑了。最后,在高效工作一天后,给予自己奖励。可以看电影,追剧,吃美食之类的。因为这样就没有娱乐的负罪感,如果白天浑浑噩噩度过,晚上玩也会很焦虑,虽然我可以像猪一样懒,但无法像猪一样懒得心安理得,毕竟二师兄现在也是身娇肉贵。
总而言之,拖延症的六字箴言就是:现在,立刻,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