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理论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的感悟是,刻意练习+坚持+选择合适的领域+少看社交网络
前两个增加你的痛苦,后两个减少你的痛苦。
刻意练习,意味着要脱离你的舒适区域,调动大量能耗,精力去完成。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喜欢慢跑而不是HIIT,因为慢跑是低强度的,长时间的,其痛苦程度远远小于HIIT,尽管后者已经被证明燃脂效果远远强于前者。人总是不愿意消耗精力去做让自己痛苦的事情,因为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一天高强度思考3小时足以让你精疲力尽,而且血糖含量的降低还会增加食欲,让你感到饥饿,当然因为疲劳的是脑子而不是身体,吃的都会变成脂肪。
坚持,21天就养成新习惯了,不,你可能远远错估了身体的适应能力,要养成一个长期的习惯,起码需要半年,而且这半年的心境也不能发生太大的变化,想要21天养成新计划,基本类似于21天减肥法,你只是被动的觉得这个新习惯没有那么难受了,但是想要长期保持下去,你要付出的远远不止如此。
选择合适的领域,很遗憾,努力并不能解释天才的产生,而且天才和你的差距可不是在努力到了一定程度才产生的,这种差距会从一开始就产生且呈几何倍数增长,如果你觉得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根本轮不到拼天赋的程度,那你可能是在做考卷吧,毕竟满分100的情况下你根本感受不到一个学神的能力极限在哪里,可能你错误的认为你和他的差距只有10分而已。有天赋的人过程是:是学习-有成效-效率提高-更有成效,而你是不断受打击恶性循环。
而且,一万小时理论主要针对的是技术类工种,研究报告此理论在游戏方面的解释程度最高达26%,其次是音乐24%,运动18%,而教育(成绩GPA)只有4%,专业领域(professional)只有不到百分之一,不要觉得拟合优度只有不到0.3太低了,在我的专业经济领域,0.3的拟合已经算是相当优秀的模型,因此,不要对自己过不去,你可以选择练习盲打,转魔方,背单词,这些成效很快,当然每天去打LOL可能是最有成效的,因为游戏的设计是为了最强的愉悦感,他们会人工控制学习难度曲线。如果你是一个有追求的人,要学习运动,音乐,绘画,请找个老师,或者初期多看看成功者的经验,不然事倍功半。至于投资,设计,不要抱有太大希望了,你想要在雪球,insgram上获得点赞有可行性,想要成为王牌投资人,知名设计师,先去五台山情愿比较靠谱。
少看大V的动态,这个世界由于社交网络的发达,人们总在不知不觉间降低了对一件事物难度的判断,你看见的是点赞最多的绘画,粉丝最多的时尚up主,而这些人是万里挑一的,事实上,很多健身教练根本没有胖过,天天发手绘的人可能从小就是素描油画十年如一日,他们的例子对于你来说没有参考性。剩下和你一样现在才开始的,又有99%因为幸存者偏差而没有出现你的视野里,你看见了他们的成功,没有看到千千万万失败的人,你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了,而之后的失败可能会极度打击你的自信,让你开始怀疑人生怀疑自己。
我坚持还可以,刻意练习总是坚持不下去,可能是前进的道路太过痛苦,每天喝大量咖啡才觉得头痛的症状减轻了一点。我的专业决定了我要面对无数经济敏感的对手,这让我感到无力,身在外语环境,自己除了中文以外毫无优势。现在朋友圈都是旅游不怎么看了,知乎努力在戒掉,insgram尽量少刷,减少人生赢家在我面前刷屏的可能性,有了问题有针对性的搜索回答,而不是盲目的看别人的成功经历。
很抱歉发了一堆毒鸡汤,考试周情绪低落,只能背考点不能学自己喜欢的技能,一方面是低效的死记硬背(我并没有临场编一堆英语的能力),一方面恐惧之前的练习会付诸东流,再加上社交的减少,实在是有点焦虑,我一直都相信:精英=家世+聪明+自律,我能够掌握的只有第三条,其实前两点比如云云大众我应该算是十分幸运的,但是人总是会贪婪的注视着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总是会感到不满,而这里优秀的人实在太多了,各方面吊打我的人也太多,而为此做出改变痛苦,发现改变毫无成效就更加痛苦,哈哈。
其实在别人眼里我应该也是相当优秀的人,不只有一个人说我怎么什么都知道一点,怎么什么都玩过一点,摄影海报剪辑做到了能教人的程度,日语也能简单交流,英语词汇也上一万二了,不管朋友说什么我都能甩一句“满足你!”,但我知道自己还远远不够,没有绘画的基础做设计总是落人一头,字写的不好看不敢给朋友寄明信片(我爹凭借书法追到我妈的,可想而知我有多不孝了otz),会古筝但是总被指出没有感情,拿着单反做了后期还是不出拍朋友最美的样子,常常会恶毒的想这世界上要是没有美颜相机或者前置摄像头就好了,参加DND桌游别人谈笑风生我一脸懵逼只能辨别关键词,去日站提问只能写个标题可能还是错的,类似的例子我还能举,穷举法可能要一天一夜吧。
当然了,还有认真的写了一堆别说喜欢了连阅读也没有几个,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但是还是不能放弃治疗啊。
看着街头,心情也会好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