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
1.产品商业化的前提是能为用户提供价值
2.如何选择适合的商业模式:基于用户场景挖掘商业模式
商业化方式:直接售卖(直接销售产品或服务进行商业化,如电商、内容付费)、增值服务(通过免费的基础功能聚集人气,再通过为付费用户提供会员、特权、游戏道具等增值服务实现商业化)、流量变现(产品或服务难以直接商业化,但可以通过广告、流量分发等方式进行商业化)
3.商业化不能损害用户体验
合作
1.产品团队内部合作
明确目标和职责:目标要满足smart原则(具体、可衡量、可实现、有明确截止时间、目标之间有关联);目标要充分沟通,得到每一位团队成员认可;每个成员必须清楚了解自己的职责,并对产出结果负责。
共享信息,共同决策:通过定期例会、周报等方式共享信息,让团队成员及时了解进展,建立共同认知;建立决策机制,让所有成员有机会参与决策,技能最大程度采纳不同建议,也能促进成员对决策成功的认同。
共享激励:合作进展和阶段性成功要让每个成员及时了解,共享荣誉和声誉。
营造好氛围:合作中,通过同理心换位思考,加强团队内的情感交流。
2.跨团队合作
关键在于找到双方都能获益的共赢点:1.找对人;2.找到“互惠”方法
3.构建产品生态,促进行业繁荣
越多人参与,网络的价值越大,用户需求越能得到满足,每个参与合作的组织获取的收益也越大。
用户
1.定义用户
明确产品服务于谁,目标用户是怎样一群人,他们的喜好是什么,在什么场景下使用产品
2.接近用户
请进来,走出去,深入的数据分析;通过多种渠道接近用户,持续获取真实的用户画像:用户访谈、回复发帖、阅读反馈、问卷调研、走进场景、观察行为、分析数据...
腾讯10-100-1000法则:每月通过电话或面对面的方式接触访谈10个用户,正在回复100个用户在论坛或微博上的发帖,阅读1000个用户在各个渠道上的反馈。
3.了解用户
变换不同身份、角度、环境、场景,理解各种用户群的使用需求
用户分类(以安全管家为例):小白用户(什么都不懂,需要一键式解决问题;);探索型用户(在意探索、主动性强、有定制化策略要求);冷漠型用户(了解情况,但是无所谓);尖端型用户(完全懂得手机,不信任所有安全软件)
4.变成用户
把思维变成用户模式,或者自己本身就是产品的忠实用户,这是做任何产品的最佳状态;洞察人性,以己推人。变成产品外行,想象自己是一个很初级、什么都不懂的用户来使用产品(空杯心态),因为产品经理太专业了,习惯把问题想复杂,把功能设计的很高级,实际却并非用户所需
定位
产品服务于谁,解决什么用户什么场景下的什么问题,产品边界在哪里(来自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哪些是我们应该去解决的)?一句话说清楚产品定位。
1.产品初期,定位要清晰且聚焦,围绕定位持续打磨;
产品初期如何确定产品定位:用户价值(产品解决用户什么问题);竞品情况(竞争对手能力如何);自身优势(自己有哪些绝对优势)
2.产品定位随着产品成长,市场切入越深,产品边界也在扩大,定位也会转型;
3.时刻谨记核心定位,基础能力值得持续打磨;
需求
需求来源于用户,但不至于用户。
1.什么是产品需求
需求来源于生活,人类生活中存在各种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就产生了需求。需求的本质往往归结于人的心理诉求
2.如何获取需求
体验生活、深入用户。感知用户是什么样的人,有哪些兴趣喜好,从而获取需求灵感
3.如何分析需求
我们往往会接收到大量需求,每一个都要满足吗?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产品需求模型:1.优先保障可用性(核心能力);2.不断优化体验(核心能力);扩展更多用户群(放大影响力);4生态(实现业务生态布局)。从基础到高级,依次向上满足。
时机
大风口、时机
确保产品的推出能顺风发力、顺势而为:顺应行业环境的发展(技术发展趋势,社会人文变迁,经济发展变化,国家政策变革是否孕育新机会);具备一定的用户认知基础(用户习惯是否养成);能力已提前储备到位(团队能力、产品能力),
小时机
借力流行热点,用合适的运营手段,使产品得到更好的发展
匠心
1.对核心能力(功能、性能)的持续打磨
2.耐得住寂寞,坚持产品信念不动摇
3.关注细节,追求极致用户体验
危机
产品经理要时刻保持危机感,避免让产品陷入被动局面
1.危机来自哪里
技术和环境的变化(技术突破、经济发展、社会舆论、政策调整会很大程度颠覆产品形态);
团队自身能力局限;
用户的变化(核心用户群可能发生改变,用户需求不断演进,低层次舒适>高层次个性化。马斯洛需求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归属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如何应对危机
对技术和环境的变化保持敏感,时刻关注技术发展、政策变化和社会舆论的走向,预判给产品带来的影响;
密切关注主流用户的变化(跳出经验所限,从运营数据中捕捉信息,综合判断是否蕴含了用户的变迁);
跳出舒适区主动变革(不要只看自己懂的东西,必须要敢于突破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