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女士在92岁高龄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写的很朴实,得益于这本书,让我们了解了两位大师携手走过的一生。多年前,钱钟书先生曾说杨绛是他心中“最才的女,最贤的妻”。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真实动人。
今天我们开始读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
杨绛先生以一个梦境开篇,虽是写梦,也为后文的钱钟书先生的离去埋下伏笔。梦的开始是和钱钟书先生一同去散步,有说有笑。走着走着天色已晚,到了黄昏薄暮的时候。钟书先生忽然不见了影踪,只剩了杨绛女士站在空荡荡的荒野地里。
我大声呼喊,连名带姓地喊。喊声落在狂野里,好像给吞吃了似的,没有留下一点依稀仿佛的影响。彻底的寂静,给沉沉的夜色增添了分量,也加深了我的孤凄。
每当读到杨绛女士写的这些文字,一幅清晰的画面便出现在我眼前,仿佛真的看到了一位老人站在荒野地里,大声呼喊的场面。我想起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也常是做梦的。梦里每次都是想喊却喊不出声音,想睁开眼睛看看也睁不开,孤独与无助便涌上心头,杨绛女士说 “加深了我的孤凄”,我想看到这里的各位也会感同身受,为杨绛女士的描述叫好。
接着向下,杨绛女士向前看去,一层深似一层的昏暗下是宽广的溪流。向后看去,好像是屋宇房舍,却不见灯火。想必,钟书先生顾自先回家了。杨绛女士也寻觅归路,看到了一个老人拉着一辆空的黄包车,自己拦下车,却说不出要到哪里去,惶急中忽然醒了。写到这里,杨绛女士写梦境的部分结束了。在梦境结束的地方,杨绛女士说:
惶急中忽然醒了。
“惶急”二字的意思是既害怕又着急。《史记·刺客列传》中写秦始皇 ”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此二字在这里用的是极好的,将杨绛女士在此刻梦境中害怕,着急,又不知如何是好的心情刻画的很到位。“惶急中忽然醒了。”的后面一句是:
锺书在我旁边的床上睡得正酣呢。
这也是第一段的最后一句,我看到这里觉得杨绛女士甚是可爱,仿佛在说“嗨, 我是自己在吓自己呢。”。
这一部分的第二段,杨绛女士辗转半夜等钟书先生醒来,告诉他这个梦,还埋怨他怎么自顾自走了。
锺书并不为我梦中的他辩护,只安慰我说: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
这句话贴合了这一部分的主题“我们俩老了”,也很自然的引出了后面的一个段落。类似的梦又做过多次,“梦境不同而情味总相似”。这个段落简略地描述了几个“情味相似”的梦境。段落的结尾说:
梦中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
读到这里我又想到了第一段中的那句“加深了我的孤凄”, 梦不同,情味总是相似的。
第一部分的最后一段只有一句话:
锺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
这一部分结束了,第二部分,杨绛女士开始写“长达万里的梦”。用语文课本里的修辞来说,大概就是承上启下吧。
PS:为了写这篇领读,第一部分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第一遍读没有什么感觉,只是觉得描写了一个梦。后面一遍一遍的读下去,越发能发现杨绛女士所写的精彩。好书就像红酒,需要小口品读。《我们仨》是一本值得慢慢细细品读的书,希望我们都能坚持下去。
【无戒日更挑战营】- 第0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