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决定聊个案子,总算是良心发现,对得起这个昵称了。
没错,你肯定已经从新闻上看到了,8月26日,悬疑28年之久的甘蒙系列杀人案终于告破。现年52岁的犯罪嫌疑人高承勇被抓归案。
从1988年开始作案,到2002年最近一次行凶,高承勇留下的是这样一串数据:14年,11个女性,最小仅8岁,相邻作案地点距离不超过200米,作案地点距离派出所或保卫处最近不超过50米,相邻案件发生时间最近竟然只隔3天!
小小的白银市,整整28年,都笼罩在了这个杀人狂魔的阴影里。
在这里不想聊具体的案件详情了,只说说一些我觉得特别的点:
异地多起作案。高承勇并非白银市区人,而是榆中县人。除了在白银的案件之外,还有两起发生在内蒙古包头。嫌疑人曾在包头打工。因此,警方对案件的定性为:甘蒙“8·05"系列强奸杀人残害女性案。
目标“红衣女子”?嫌疑人令人意外的唯一的爱好就是“跳广场舞”,对于身穿红衣的女子,似乎有明显的锁定倾向。但事实是,这说明不了什么规律。不穿红色衣服也并没有让受害者避免不幸。
高承勇被抓,他绝不会想到是因为“远房堂叔”行贿,被警方从DNA突破。
听闻案件告破,白银公安局退休的老警察一度落泪。今年85岁的冯明强,1986年到1994年,担任白银市公安局副局长兼白银分局局长,离任时案子没破,那负担压了他好些年。
-
被捕后,高承勇提出捐献器官。有人说是年龄大了,良心发现。我就呵呵了,如果一个变态杀手的心理这么容易被感化,那么28年里他都能无数次悄无声息地从公安局门口路口,为什么一个弯都不敢拐进去?
……
这起案子在我看来,即便算不上“前无古人”,起码也是“后无来者”了。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个案子能成为28年的悬案,并非高承勇作案手法有多么高明,而是有一定的客观因素存在。在2000年前后,白银警方就已经从犯罪现场获得了嫌疑人的诸多可靠资料,包括DNA,但就是抓不到凶手。此后数年,白银警方对全市所有人员包括外来打工人员都进行DNA取样,以期布下天网。高承勇显然知道形势,所以在2002年之后就收手,数次DNA调查也都会躲到乡下,后来会躲到外地。
20多年前的小城白银,通讯和监控几乎可以忽略,发生命案后,很多受害者的家属需要跑到派出所里去报案。有几起案件就发生在白天,甚至还是隔壁有人在屋的情况下,这的确有许多侥幸的因素,但一方面,高承勇极其有耐心的特点也是关键。所以,此案之“悬”,即便是被誉为当代“神探”的李昌钰,也研究无果。
高承勇被抓后,同村人直呼“想不到”。在警方的描述里,高承勇内向、抑郁、冷漠,不善交际,孤僻不合群,做事极有耐心,并且具有非常明显的双重人格,做事隐蔽性极强。
但最让我意外和感慨的是,在高承勇被抓之后,高承勇已经上了大学的儿子在接受采访时,平静而理性,但依然无法掩饰流露的遗憾与哀伤。那不是对自己父亲恶行的痛恨和愤懑,而是来自20多年成长历程里无处不在的父爱缺失的感慨。
高承勇的儿子用“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评价他的父亲,让我印象深刻。至少证实,高承勇不是一位合格的父亲。他没法做到的事情,是因为他的生命里也同样缺失。
人终其一生,不过是在“愈合”自己的童年。
6岁以前,母亲对于孩子是至关重要的,培养了孩子爱的内在感知。6到12岁,父亲影响孩子的外在性情和独立能力。
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家长的个人气质往往决定性地影响了孩辈们的性格。古代中国有“家风”之说,家长的个性决定了家风,而家风则会荫及后代。西方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不也有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任何人的个性都受到童年环境的镌刻影响,相当一部分特点会伴随一生。而且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某些人们年轻时反对的特质,到年老时会在自己身上重现。历史学界称之为,“旧世界总是会附在新世界上重生。”
但这并不表明,童年的阴影就没法突破。
我们终究没法选择自己的童年,但人毕竟是一棵有思想的苇草。年轻时成长的每一步,对于性格养成都有巨大的塑造作用。只要决心去改变并且在坚持行动,“最差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好鸡汤的腔调,但仔细想想,不是吗?
当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时,当人的意念被唤醒,当你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那么人的潜力将是不可估量的。这种潜力将以时间的指数倍增长,你读过的每一本书,相识的每一个人,经历的每一件事,去过的每一个地方……这些曾让你的心灵为之触动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沉淀,会藏在你的气质里,更新着你体内的原始性情,微妙地重新塑造着你。
所以,我们回头看看,你必须佩服在20世纪早期旧中国的工厂里,有一群目不识丁的乡下年轻人,在白天忙于生计晚上还会选择去上工人夜校,这绝不是一群简单的人;你也必须佩服30年前敢于主动抛下官职下海经商的那批人,今天中国商界一半多的传奇是他们贡献出来的。
……
所以,我想“心想事成”大概是最客观的成语了。
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会是出身遭遇与名利财富,而是爱的感知与视野格局。
毕竟,你所关注的,最终成就了自己。
【注:本文最早发于 微信公众号 “阿鱼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