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半左右,双宝迷上了《西游记》,他俩分别是八戒和悟空,爸爸是沙僧,天天跟在屁股后面管我叫师傅。
我愿意当师傅,但不想做唐僧,因为实在太能唠叨,太烦人。
可我们身边,大有比唐僧功力还深的父母。我见过那种从早起到晚睡,从吃饭到撒尿,每件事必叨叨的家长。好像孩子没有他们吃饭就会噎住,也一定撒不出尿。
我以前也好不到哪去。常因为纠正孩子的一点错误,开启复读机模式,可常常越说脾气越大,孩子还没怎么着呢,就先把自己点着了。
我开始执着于翻找各种讲道理的说辞,怎么说,才能把我的意思表达的更清楚?用什么语气孩子更容易接受?
可事实证明,道理就是道理,换什么语气什么词它还是没发挥不了什么作用。而且比起讲道理,一些小心思却能正确解锁他们的行为。两件小事情就足以证明。
儿子不爱洗手,抓起东西就吃。我常跟在屁股后面没完没了的说。有一次他说:妈妈,我好想要一个有熊大的毛巾。就带他去买了新毛巾,自己挑喜欢的花样和颜色,为了他们更很容易够得到. 就在门上占了小挂钩,挂起来。那以后,儿子时刻惦记着洗手,用他心爱的毛巾擦一擦似乎就觉得很满足。
实在不敢相信,困扰我近一年的事情,被两条小毛巾搞定了。建立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居然这么容易。
另一件事,每次吃完东西,包装袋和果核垃圾要么就是教给别人去扔了,要么就是自己总是扔不到垃圾桶里面。每次我也必发火,发完火还要自己收拾。有一天我想到一个主意,用装牛奶的盒子和孩子一起动手做一个可爱的垃圾桶,放在显眼处,他们每次很自觉得就扔进去,再也没有把垃圾扔到外面过。
看看,一直以来的没完没了的讲道理,还比不上花费一点小心思。
我曾经以为,讲道理是和孩子之间非常有用的沟通方式,如果没用,那就只能说明是道理讲得不够好,而不是讲道理这种方式本身不对。但在和孩子过招之后,我逐渐明白,讲道理大多数时候是为了说服我们自己。
这是病。可我以前并不是我们自己认为的那样,在讲道理。
道理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所懂的道理,大都是自己在实践中吃了亏摔了跟头总结出来的教训。
对孩子来讲,道理是枯燥的理论,是他们不愿意听的话。一个两三岁的稚童怎么可能明白那一连串的逻辑?比如脏手吃东西会肚子疼,这么简单的道理对于他们简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手脏和肚子疼那完全就是两件事嘛。
相比起来,一次拉肚子甚至都比没完没了催他去洗手要有说服力。
提醒要适可而止,别没完没了。
而且即便后来孩子知道了饭前洗手,也不一定是成天催促叨叨的功劳,多半是他自己明白了,逐渐养成了行为习惯。
所以讲道理这个事情,对于还没有建立逻辑概念的孩子来说,绝对是言语的矮子要输给行动的巨人。有些道理,大了自然就懂了,而有些,就需要我们想想办法,不一定非要懂道理,解决问题才是目的。